王安石《孔子世家议》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3—26题(15分)

甲: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乙: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大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选自王安石《孔子世家议》)

22.翻译下面句子(3分)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乙文中“列传”是《史记》写作体例,除上文提到的“本纪”、“世家”外,还有 ____ ____(2分)

24.乙文中,王安石推测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段运用引用和对比的手法,突出孔子的至圣至贤以及他的威望之高,影响之大。

B.甲段写作者仰慕孔子,感到读其书还不足以感受其为人,便到鲁地实地考察体会,最后流连忘返。这样写突出孔子思想的感召力和为人的魅力,更令人信服。

C.乙段的辩驳,有理有据,步步深入,作者认为在《史记》中孔子应当被列在“列传”之中,而列在“世家”之中反而不利于光大他的思想。

D.乙段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对孔子的才能和思想大加褒扬,说明孔子的才能足以和帝王相比,孔子的思想可以世代流传于天下。

26.《史记》将孔子列在“世家”中,甲文司马迁对此作了一定的阐释,乙文王安石对此大加辩驳,你倾向哪一方的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2.(3分)孔子是平民百姓,(他的思想)传递了十多代,求学问的人都尊奉他。

23.(2分)书 表 24.(2分)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圣,舄奕万世。

25.(3分)C

26.(4分)要点:观点和理由(倾向司马迁:孔子的功绩,作者仰慕的感情倾向,《史记》

其它篇目等。倾向王安石:史书编排体例的客观规范,孔子的才能和思想的光芒不因编排在哪里而增加或减损,《史记》其它篇目等。)语言表达。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44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葬花辞》原文及赏析

      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1
  • 长相思·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18
  • 《伤寒论·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原文及翻译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作者:张仲景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0
  • 念奴娇(丁卯中元作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白尽蒹葭,蓑从蒲柳,我只松筠节。君民尧舜,老翁揩眼勋业。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568
  • 欧阳修文集――卷七十五・居士外集卷二十五

      ◎谱   【砚谱】   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而流俗传讹,遂以紫石为上。又以贮水不耗为佳。有鸲鹆眼为贵,眼,石病也,然惟此岩石则有之…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0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全诗意思及解析_唐代韩愈

    全诗原文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