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两月的严厉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调集优势警力,针对高发区域和高发时段,高密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 酒后驾驶行为到底有多普遍?上周,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179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6.6%的人承认身边有现象,其中44.4%的人表示“很多”,仅3.4%的人确信身边“没有”酒后驾车的人。 查处酒后驾驶成了小概率事丨件,这说明执丨法有漏洞 调查显示,对于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处罚力度,81.3%的人认为“过轻”,11.1%的人认为“合适”,1.2%的人认为“过重”。仅6丨.4%的人表示“不清楚”处罚规定。 “大家都知道不对,但是有些场合实在没办法,总不能因为喝了点酒就把车停那儿不开走吧。”北京市某公司职员坦承自己曾不只一次酒后驾车,“我是做工程的,如果饭局上不喝酒,很多时候合同就签得不顺利。” 他觉得,酒后驾车以“官场”和“商场”人士居多,“大家都有,认为自己不会被抓到。还有些人有‘关系’,被抓到了也不怕。”不过,最近的一些事故和公安部集中整治的新闻让徐扬有所顾忌,他已经有意识出去吃饭不开车了。 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什么?调查中,70.0%的人首选“司机有侥幸心理”,69.8%的人认为是“违法成本过低”,6丨4.1%的人表示“公众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薄弱”,59.2%的人表示“公众普遍缺乏尊重生命的责任意识”,22.0%的人选择了“市场没有形成规模”。 北京市市民是个“80后”,最近两年她和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有车了。“有车方便啊,我们一般都不回家做饭,到饭店吃个饭,顺便喝点酒,这很正常,吃完饭不开车怎么回家?打车回去第二天还得取车,‘代驾’贵不说,谁愿意自己的车给陌生人开呢?”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数量突飞猛涨,到今年7月,已达1.78亿辆。7月18日,、两位律师,向发出,要求修改《》,增加“饮酒、机动车罪”。李刚分析说,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量,而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全球的15%,死亡率“排名”世界之首。按国际惯例,以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数量的25%计算,仅2008年我国因酒后驾驶就导致18371人死亡,7623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5025亿元。 “微醉状态开车,出事的可能性是没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丁立民,今年2月曾在北京市“酒后驾车司机教育培训班”上负责主讲,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绝大多数被查到的人都不是第一次酒后驾驶,他们会想‘哎呦,今天倒霉,被逮着了’。查处酒后驾驶成了小概率事丨件,这说明我们的执丨法有漏洞。” 丁立民认为,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酒后驾驶的惩罚力度不是不大,而是执丨法不够,这是最大问题。“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把查处酒后驾车仅仅当成了上报的指标来完成。有些人还可以通过关系了解到哪天查,在哪查,这种‘打游击’的查处方式不可能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 本次调查显示,63.8%的人认为在执丨法中,存在执丨法不严和警力不足等情况;61.9%的人认为处罚在操作层面不规范,弹性大;30.2%的人认为对酒后驾驶检测和认定的科学性不够。 43.0%的人认为交管部门应有“代驾”等人性化措施 8月16日晚7点半到9点,记者乘公交车从北京市一路西行,不时看到闪着灯的警车穿行于长安街上,在、等地,都有警车驻留,玉泉路的一个十字路口,有3辆警车在执丨法。 据了解,自8月15日公安部开展集中整治酒后驾驶的专项行动以来,各地查处力度很大。15日当天,河南全省共查处酒后驾驶780起,拘留醉酒驾驶人员384人;重庆市查处酒后驾车76件,暂扣76个、机动车105辆,12人;、佛山、东莞等醉酒驾驶78人,拘留78人。 交丨警支队某交丨警说,“公安部没有要求集中整治时,我们也都天天查,而且查得严。喝了酒的司机往往不由自主,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很大的危害。” 丁立民认为,北京市交管局的经验值得推广,不仅不定期不定时不定点检查,而且发现酒后驾驶之后,马上上网录入,上报速度非常快,减少了一些人“找关系”的可能性。 公众对酒后驾车的处罚有哪些建议?调查中,6丨4.6%的人赞成将“”纳入刑法;6丨4.5%的人认为公务员酒后驾车,应抄告所在单位和纪检部门;60.5%的人支持将酒后驾车纳入银行等不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