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午后,我顺手抄起书柜中的一本书《我与地坛》,窗外的日光伴着我又一次走进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地坛。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
我读着史铁生的文字,仿佛追随着他的轮椅一起来到这个古柏苍幽、祭坛凋敝、荒草茂盛的园子里,他的轮椅咯吱咯吱地行走在园中,每一棵树下、每一米草地上都留下他的轮椅印记,我的目光随着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在这个古老的园中徜徉……渐渐地,我触摸到他的痛苦、愉悦、感恩和平静。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试想那一刻他是多么的痛苦和彷徨?!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之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满脑子都是生与死的命题。就在无意之间,他的轮椅带着他进入到这个荒芜冷落的地坛,这个历经沧桑的园子在那儿仿佛等了他四百多年。
十五年的时光里,史铁生的轮椅印记印满了地坛的每一个角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坛用晨光落日、雨燕蚂蚁、古柏小草、骤雨飘雪、老人孩子、还有母亲的牵挂,让史铁生豁然开朗,他满含深情地写道:“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地坛,这个精神家园让史铁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掩上书,窗外的日光已经西斜。我脑海中不断出现书中的描述:“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声,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多美啊!只有深深爱着生命、不屈服于命运的人才会有这样如歌的吟唱。
我不禁偷偷地脸红,十四年来,从蹒跚学步到疾步行走,每一步都有亲人师长的帮助,我还常常为行进中的困难和挫折所气馁,与史铁生五十年的病痛折磨、困顿于轮椅上的人生相比,自己的苦恼和消沉真像一个懦夫!
地坛,不仅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共同的家园。我想每一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的“地坛”中,无论是杨花串串的春天,青苔遍布的夏天,风铃叮咚的秋天,还是一地洁白的冬天,我们的身后都会留下一串印记,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认真走好每一步,那印记一定是深深的,真的,一定是深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