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第一次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少年闰土》,那是我便开始对鲁迅的文章感兴趣。鲁迅用他那朴实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来向我们诉说书中的情节,这使他的文章既给人以朴实醇厚之感,又不乏生动有趣。而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既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又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
表达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说明原因的《狗·猫·鼠》、字里行间透出怀念长哈哈哈《阿长与<山海经>》、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的《五猖会》、描写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感受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害人的实质的《父亲的病》、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的《琐记》……无不令人影响深刻。
《朝花夕拾》里刻画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愚昧迷信却又朴实善良长妈妈、没有民族歧视朴素而伟大的藤野先生、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懦弱的知识分子范爱农、严厉而慈爱的父亲、自私自利又多嘴多舌的妇人衍太太、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每个人都有童年,也都会衰老。或许到我们衰老的时候亦会像鲁迅先生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吧。何不珍惜自己的青春,将自己阅读到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