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用工管理
(1)进行人力资源现状评估,并与企业效益有机联系
新法为企业提供了提高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契机,通过提高成本,迫使企业改变自身管理方式,规范人员雇佣,避免管理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核心任务,在资源投入、组织配置、工作方式、制度设计等一系列内容上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相对地位,使在员工身上的投入产生边际效益递增的效果,那么,无论规定如何变化,都能化压力为盈利的动力,实现企业长久发展。
(2)转变成本意识,谋求劳资共赢
虽说新法,提高了用人单位的雇佣成本,但增加的成本是有限的。而且过低的成本导致的后果即为劳资双方的互不信任,影响企业持续竞争力,劳动者是企业盈利的砝码,只有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情况下,才可以使员工产生满意,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企业长盛不衰。消极的规避会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降低企业信誉,必然影响到企业的长足发展。
(3)注重培养创新能力,营造民主忠诚的企业文化
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而创新是主要推动因素,中小企业又是这一推动因素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法“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的规定为员工泄密和跳槽提供了更大的弹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的创新。要吸引并留住人才,不是靠企业内部规定,而是光明快速的发展前景,忠诚的文化,注重对员工的培养,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
(二)政策实施
(1)做好咨询与培训
根据各级地方政府实际情况,开展不同规模、场次的咨询会,让广大劳动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对《劳动合同法》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形式可为宣传单、展板、报纸专栏、学习册及讲座等。
培训对象包括地方政府等单位员工、劳动者、用人单位,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培训,但应将重点放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培训上。让劳动者了解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可以依法维权;使用人单位清楚自己的1责任,规范用工管理制度,履行应尽法律义务。
(2)加大执法监察力度,通过执法推动落实
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监察小组,负责日常巡查和书面检查,对存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及时纠正并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
(3)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严格遵守新法规定的基础上,完善调解工作程序,加强业务指导,立足调解,减少对抗。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专门企业或行业调解中心,分类调解,提高效率。
(4)正确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挑战
新法实施之后,很多中小企业无法适应,迫于成本压力,有的采取了或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解聘员工。这时,政府应引导企业通过依法健全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强化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和不断开拓,谋求企业的发展。
此外,针对新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的情况,政府可以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如用工补贴、税收减免或者提供低息贷款等,降低企业经营压力。
企业如何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制度
•
实用范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7833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