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哥初中未毕业,就去到县城做临工,除了挣了点工钱,还带了点城市的生活方式回家。那正是盛夏暑期的一天傍晚,大哥洗完澡准备外出,穿上了他新买的丝光袜和凉鞋,跨过门槛时,还小心地抬了抬脚,恰好被正坐在门前草坪上歇息的爷爷一眼看见,只听得爷爷大叫一声:“站住!”大哥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定定地站在那儿,爷爷吸着烟杆就走了上来,在大哥身边低头转了一圈,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双丝光袜,然后用烟杆指一指,厉声问道:“这是什么?”大哥怯声地说:“丝光袜。”爷爷更生气了,质问道:“你冷吗?要穿袜子?我七十岁的人了,都不冷,你会冷?”“爷爷,不是……”大哥想解释,可是还没出声,爷爷的烟杆已经往脚上扫去,“不冷你还穿什么袜子?败家子,我打断你的脚!”大哥赶紧跳着逃到一边,把丝光袜脱了。爷爷是老派人,没去过城市,一生只知节俭,他只知道,袜子是保暖的,天冷了脚冻了,才要穿袜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内地农村直接来到了广州,这仿佛刘姥姥来到了大观园,陌生与新奇,让我眼花缭乱。第一学期末,已是冬天,虽南方温暖,但也是摄氏几度,要穿薄毛衣了。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她说一起吃雪糕吧。她的问话让我诧异不已,难道这大冬天的冷天气里,她还热得不得了,要吃雪糕来降温。从小在农村,因为家里穷,我舍不得买冰棒吃,实在热得不行了,才会偶尔吃上一次。那冰凉冰凉的感受,从内到外,全身冰爽。在我脑海中,冰棒就是用来降温解暑的。她对我的反问大笑不止:“你这老土,雪糕就是小吃啊!什么降温解暑的?”我第一次在冬天吃了雪糕,原来,它虽然也冰凉,但却不是那种水加糖冻成的冰块,而有着奶油等,确实好吃。
其实,袜子本来是用来暖足的,冰棒本来是用来降温解暑的。只是当生活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时,就开始变得多姿多彩了。袜子成了足部的时装,尽显足下风情;雪糕成了美味的食品,有了各种口味。一样简单的东西,经过生活的美化与改观,就被我们赋予了更高层次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它带给生活万花筒般的变化。善于发掘和利用新价值、新审美的人,是引导市场与潮流的人,是智慧的管理者。
(我们单位,是央企的房地产企业,在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中,正处在前进路上的十字路口。公司不只是简单的一群人,而是经过了多年的磨合与打造,是一支年轻、专业、富有经验而又有市场意识的队伍。而政策让我们束缚了手脚,停止了业务;政策没有细分,我们也有可能在其来到时土崩瓦解。没有谁在意我们已经越过了袜子保暖,冰棒解暑的阶段,是深层次发展的阶段,也没有谁在意,我们的队伍本可以有更高价值的体现,也没有谁努力,去珍惜这样一支难得的团队,引导它走向发展之路。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