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苏轼《和桃源诗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无论魏晋( ) (2)便扶向路( )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4)或至百二三十岁( )

7.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9.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6分)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4分)

参考答案:

6. (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1)不要说,(更)不必说 (2) 沿,顺着 (3)通“只”,只有 (4)有的(人)

7.(2分)D

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小题2分。

(1)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9. (1)(2分)要点与评分:用原文回答2分,摘抄正确才能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示例: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路”。乙文再寻桃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2)(4分)要点与评分:明确表达看法1分,能结合甲文或乙文阐述理由2分,表达1分。

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文中渔人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

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中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85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惜红衣·吴兴荷花的翻译赏析

      《惜红衣·吴兴荷花》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5
  • 《魏书》“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3
  •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 拾金不昧 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所演绎着。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77
  • 《触龙说赵太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4
  • 《上三峡巫山夹青山》翻译及赏析

      上三峡·巫山夹青山   李白   巫山夹青山,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前言】   《上三峡…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4
  • 《济南知府庄君传》“庄君钧,字振和”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济南知府庄君传 张惠言 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其后子孙多显。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 君少育于外王父刘文恪公于义。乾隆初,刘公奉节巡修畿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