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强化领导责任
1.注重发挥省级领导的指导带动作用。省级领导作为联系县牵头领导,在做好联系村、户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县域内联村单位的力量整合和面上工作的指导推动,每年到联系点调研不少于4次。注重发挥联系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联系的贫困县再增加1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村,同时至少联系1个社区和企业。目前只联系1个贫困县的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以及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副省级领导干部再分别增加联系1个插花型贫困县。
2.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组织、协调、推进职能。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省领导小组每半年集中督查1次,每年度考评1次,注重听取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完善考核内容和标准,建立后进单位通报制度,及时督促整改。
3.省直组长单位要切实担负示范表率、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的责任。确定1名县处级干部兼任联系县双联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专门负责双联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组长单位定期会商和相邻区域联村单位沟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2次成员单位会议。联村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带头进村入户,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主动抓好本单位双联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干部驻村管理、督促检查和考核。
4.县乡党委政府要主动加强与联村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协调行动,配合解决联村单位和干部开展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双联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
二、统筹推进六大任务
5.加强政策宣传。要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政策讲清、讲实、讲透,帮助联系村户厘清惠农政策的涉及项目、发放规范和使用要求,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6.集中反映民意。要与群众交朋友、做亲人,做到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五个知晓”和联系户中有重病住院、子女辍学、意外灾害、亲人去世及重大节日“五个关心”,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7.着力促进发展。围绕富民增收目标,帮助农民协调产业贷款,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发展富民主导产业。围绕改善基础条件,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并做好实施监管。围绕解决民生困难,协调落实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引导群众整治村庄环境、改进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
8.有效疏导情绪。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调查研究,做好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协助村“两委”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注重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引导化解。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9.注重强基固本。指导落实省委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协助联系村健全基层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积极参与指导联系村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0.推广典型经验。注意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多途径宣传推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及时发现双联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宣传先进事迹,大范围、不断线地发掘和推广先进经验。
三、更加突出扶贫攻坚
11.强化联县领导、联村单位、联户干部的扶贫责任。省直各组长单位兼任联系县双联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县处级干部,同时也兼任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联村单位和干部要指导贫困村修订扶贫规划,指导用好财政性产业扶持资金,帮助建档立卡,落实年度脱贫措施,尽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12.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注重帮扶工作“两规划一计划”与县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和安排各类项目;依据规划制订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确定帮扶项目,帮助和指导把有限的资金、项目真正用到最困难、最需要帮扶的地方。禁止联村单位打乱既定规划用公权力和公共资源倾斜照顾自已的联系点,防止竞相攀比、人为堆砌“盆景”。
13.建立项目统筹机制。对于联村单位自身难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建设项目,由组长单位按照省直有关部门项目计划和县域统一规划梳理汇总,进行初步筛选论证,逐级报送各级双联办归纳分类,按照工作职责分送有关部门研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向申报单位反馈结果。
14.加强帮扶力量整合。联村单位要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合力打造具有规模效益的专业乡、专业村,联手解决架桥修路、通水通电等突出问题。鼓励各单位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连片推进、公共服务到村、产业扶持到户的思路,在做好联系村工作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探索由点及面、整体推进的扶贫路子。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