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
作者:戴望舒
朗诵:思凡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
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tǔ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
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寻梦者》

1950年2月28日上午,戴望舒在北京的寓所里,为了减轻哮喘发作的痛苦,他为自己注射了大剂量的麻黄素。就在注射后不久,他感到心跳剧烈,随后便进入昏迷状态,这次昏迷让他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一代悲情诗人在他45岁英年之际,猝然撒手人寰。戴望舒的一生非常短暂,作为一个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但在爱情和婚姻上却始终没有找到幸福!他的精神在本质上是孤独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仅仅只是做了一回人间的寻梦人。
这是诗人戴望舒最著名的诗作《雨巷》中的诗句。写这首诗时,戴望舒年方22岁,因为这首诗,他博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作为诗人戴望舒无疑是成功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位为艺术而艺术的寻梦人,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期待,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寻找了一生,始终没有逢着他心目中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最后,在失望和痛苦的孤独中,消失在雨巷深处…….
戴望舒的初恋因为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从而彻底改变了戴望舒一生的感情生活。1927年,戴望舒在施蛰存家中。认识了十八岁的施绛年,其时施绛年正处妙龄,豆蔻年华,妩媚娇柔,戴望舒一见就坠入了爱河。性格内向的戴望舒并不善于表达,只有借诗作来表白对施绛年的爱慕之情,“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其实施绛年心里并不喜欢戴望舒,只是碍于兄长施蛰存,才勉强与戴订婚。但施绛年提出要戴望舒出国留学,且回来后有稳定的收入,方可与之完婚。出于对施绛年的爱,戴望舒毅然出国攻读。1935年,戴望舒学成回国,却发现施绛年已移情别恋。面对如此不堪的现实,戴望舒在痛苦和气愤之下,当众打了施绛年一记耳光,而后登报解除了婚约。

和施绛年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恋情后,人称“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热心地向戴望舒介绍自己的妹妹穆丽娟,穆丽娟时年16岁,比戴望舒小12岁,她很崇拜作为诗人的戴望舒。戴望舒和穆丽娟相识后,穆丽娟晚上经常为戴望舒抄稿。戴望舒面对美丽、单纯的穆丽娟,又重新燃烧起爱情的火焰并很快结婚。戴望舒的这次婚姻可谓是一次“闪婚”,因为缺乏深入了解,戴穆婚后不久就因性格不和而争吵不休,1940年穆丽娟提出离婚。几经波折,直至1943年两人才签下“离婚契约”。
此次离异让戴望舒陷于无以复加的痛苦中。直至分居四年后,他还时常怀念和穆丽娟那一段甜蜜的生活。在《示长女》一诗中他这样写道:“记得那些幸福的日子/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你爸爸仍旧会来,像往日/守护你的梦,守护你的醒。”长女戴咏素后来曾回忆说:“这首诗是爸爸写给我的,对内向的父亲来说,这是他爱的表达方式。每次读这首诗,我都会泪如雨下。因为这首诗包含着爸爸对一个完整家庭、对爱护我的一种呼唤和渴望。而这也正是我最需要的,是我的梦想。”然而这虽然不是戴咏素所愿意看到的结局,但戴望舒却对家庭的解体无能为力。
1942年,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戴望舒因涉嫌从事抗日宣传活动被捕入狱,后来他在《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中描述了那段经历,在友人叶灵凤出面将他保释出狱后,身心俱受创伤的诗人已濒临绝境。这时经好心人牵线搭桥,结识了小他21岁的杨静,两个人很快进入热恋。尽管杨静的父母竭力反对,但杨静冲破种种阻力,毅然与戴望舒结了婚。这位娇小美丽、活泼热情的南方女子,重新燃起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心。他们结婚后一段时间的生活是安定幸福的。从戴望舒诗中也能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偶成》
戴望舒诗中难得见到对“生命的春天”和“一切好东西”的歌唱,的确,在遭受了非人的磨难之后,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恰恰就在两个半月后,抗日战争胜利了。本来以为雨过天晴,谁知道还会有晴天霹雳。1948年年末,杨静又竟然因移情别恋,向戴望舒提出了离婚,戴望舒虽忍辱劝阻,但终是无可挽回,最后不得不同意离婚。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戴望舒在个人感情方面,实在是一个屡战屡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