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到影视与全球化马克思基本原理调查报告,不知道下面这个怎么样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
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基本理论
经济全球化
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
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
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
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
而是一
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
在漫长的岁月中,
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
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
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
即马
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
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本质、
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
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
本质、
规律及发展趋向,
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
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
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
西方主流经济学倡
导全球资本主义,
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
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
归纳西方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
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
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
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
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
这种观点认为,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
要从
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
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
式与社会关系、
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
并且把这
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
“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
(国际经济基础)
—国
际上层建筑”
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
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
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活
动的基本形式。
在生产活动中,
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
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
劳动交换。
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
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辑主线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
健康饮食 养生问题 母婴保健 养生小常识
上,生产力是首要的因素。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
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
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②
二、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
不能作简单化理解,
正如有学者认为的那样: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可以概括为总体性、社会性、制度性、历史性和阶级性五个基本方面。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深刻地蕴涵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总体规定性、社会规定性、
制度规定性、
历史规定性和阶级规定性的理解。
这些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全球化研究是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的”
。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
“经济全球化研究中的非社会性、
非制度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
是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根源之一”
。
③
因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宏
观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方法论启迪。
(
1
)
.
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而不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理解。
从历史发展中揭
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本质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
这也
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视域下的世界历史、
世界市场理论等丰富思想的当代价值
及给予我们的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
2
)
.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
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世界历
史理论就不仅揭示了
“生产和消费世界性”
的趋势,
即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方面所体现的
自然属性,而且揭示了其资本扩张的社会阶级内涵或它的社会属性。
(
3
)
.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
经济全球化在把资本主义文明扩展到全球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激化、深化并将其扩展到全球。
(
4
)
.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
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
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
个主观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
现代社会主义是全球化的产物,
社会主义具有世界选择性。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虽然给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也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
代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条件。
只要我们善于在挑战面前抓住机遇,
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发展
壮大自己,全球化的前景必将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明确地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物质资料
的生产之上,
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
指明它是一切社会中最根本和最本
质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
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市场理论亦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的
理论,无疑也是遵循着这一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的。
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主要有以下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
理,事物的联系观的原理,事物的矛盾观的原理,
以及事物的发展观原理,
认识与实践相互
关系原理,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等等。在这些基本的哲学原理中,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哲学思维确实有不少的体现。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即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的,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其次,
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对世界各国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在相互的联系中发展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念看待问题,
要学会将事物联系
起来,
才能找到因果,解决问题。然后,
我们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也是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相
互关系原理的,只有我们在不断的认知中,积极寻找事物发展的原因,就能理解好多问题,
并且我们也能通过认知的结果和理论来实践它们,
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
其实,
这里面包含
的哲学思想还有很多,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
我们要在不断地认知和实践中总结马克思
主义的哲学原理,只有不断地认识、实践,才能不断地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
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完整的把握,
在我们今天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经过思想上的拨
乱反正,
实践第一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正因为如此,
虽然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于本本主义
的警惕,
然而无论何种形态的错误思潮,
都可能主要通过实践观形式表现出来。
突出实践已
经成为现今我国各种实际上很不相同观点的共同点,
实践观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斗争的一个焦
点。
按马克思阶级论,事实也证明这样两件事:
1
、
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即社会意识不
平衡;
2
、中国社会意识的道德思想意识落后。
因此,现在马克思理论
—
中国的马克思理论
应该在如何形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人生、社会、世界观的意识理论上有所建树,科学指
导人们正确认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相处社会,从而让中华民族伟大前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担负着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
当代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
我们要在理论和
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
战。
我们只有不断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
才能更好的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①、③
.
顾海良: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与经济全球化研究》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
年。
②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④
.
《**文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0
页。
⑤
.
赵景峰:
《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