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

  霜天晓角·旅兴
  宋代:辛弃疾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坐船顺流而下,转眼便在这吴头楚尾的地方行了千里。不说那些令人忧愁的事情,看长亭边的大树已经长成今天的样子了。
  我已经厌倦了宦游生活,幸好有美人留醉。明天就是寒食节了,风雨吹打落花,暂且住留几日,等天气好了再走。
  注释
  (1)旅兴,在旅途中引起的兴趣。兴,读去声。《诗·周南·关睢序》:“四曰兴。”孔颖达《正义》引郑康成注:“兴者,论事于物,则兴者起也。”
  (2)吴头楚尾: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吴头楚尾”。
  (3)长亭树,今如此:以“树”代“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4)宦游吾倦矣,宦场中的生活,我厌倦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5)玉人,容貌美丽的人。后来多以此指美人。这里指高贵的朋友。《晋书·卫介传》:“总角,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6)明日落花寒食三句:晋人帖语:“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尔。”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市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赏析
  该词从所表现的情调来看,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宦游的厌倦之情。而对宦游的厌倦,又是出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颇想在一个地方与美色亲近盘桓而留连不归。此词抒情,有词人一定的真实情感在内,如对情欲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官场往来的厌烦,但从总体上看,似乎带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此时的词人,正当意气风发,在朝廷任职,当更激发词人奋身为国的决心。可此词却写得如此颓丧,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词人写这首词的真实思想。
  上片写旅途中所见,舟行千里,看到长亭边的树木已经长大,不由想起了“旧愁新恨”。词人此时已经三十九岁,南归也已经有十六七年了,几十年间作者频繁的调动职务,抗金恢复的壮志一直不能实现。这让词人感到十分的愁苦。
  下片词人直抒胸臆,点出来主旨,这分明是对自己饱受朝廷猜忌,大材小用的抱怨之辞,词人此时又遇到了一位美女,这位美人不仅邀词人共饮,而且还留词人多住几日,要词人等到寒食节的风雨过了再走,顺便解除旅途疲劳,这使词人归隐的想法更加强烈。
  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宦游吾倦矣”的感情。这首词所体现的归隐之意,还不同于词人后期词作中的那种归隐的心情,因为这只是一时的牢骚之语,词人仍然对朝廷能够振作精神、北伐复国抱有相当大的希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5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 思分异。”充伪酬之曰:“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7
  • 如梦令春思翻译赏析

      《如梦令·春思》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前言】   《如梦令·春思》…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8
  •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全词翻译赏析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出自晏几道《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8
  • 唐诗宿王昌龄隐居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常建

    作者:常建 朝代:〔唐代〕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及注释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 清溪流…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8
  • 满江红怀子由作翻译赏析

      《满江红·怀子由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8
  • 初中语文课文快速背诵方法大全

    初中语文课文背诵方法大全: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