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代:辛弃疾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什么能使您又是开心又是生气呢?山要人来,人却没有那个意思。就好像那哀婉的古筝琴头架弦的齿状横木,千情万意已经没有了时间。
  自从您给我写了《稼轩记》,如今我代替二陆完成这个,好的话语是鲜花难以比拟的。人老眼花,看见了花朵从空白处出现,字迹还没见到人却已经心醉。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②令公怒喜:《世说新语·宠礼》:王恂、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恂为主薄,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髯,恂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薄,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③哀筝:哀婉的筝声。弦下齿:琴头架弦的齿状横木。
  ④“自要”句:韩愈有《郓州溪堂诗》,诗前有长,记溪堂修建因由。这里指韩元吉为作者写的《稼轩记》。韩元吉从兄名元龙,字子云,仕终直龙图阁。浙西提刑,与韩元吉俱以文学显名当世,故下句拟之陆机、陆云。
  ⑤机云:以二陆比二韩。《晋书·陆机陆云传》谓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云字士龙,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⑥银钩:一种草书体,这里指字迹。《书苑》:“晋索靖草书绝代,名曰银钩蔓尾。”白居易《鸡距笔赋》:“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出银钩”。
  赏析
  上片写自己退隐的感受。既有喜也有怒,“怒”的是被迫闲居,“喜”的是离开朝廷是非地,这是后退一步的想法。起句破空而来,探寻什么事物能左右作者喜怒哀乐之情。这句词是从《世说新语》点化而来的。据《世说新语》引荆州民谣说:“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原意是说王恂和郗超多智术,能操纵桓温的感情,使其喜、怒。而此处只是借以提出问题,引出下面的叙议。“山要”二句紧承“何物”二字,阐述其喜怒的原因。言山要人来此居住,而人却要山没有意念。如果山没有意念,则和作者之心相同,便能使作者喜欢;反之,则会使作者愤怒。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强烈感情。“恰似”二句写自己闲居以来的思想状况。言其像“哀筝弦下齿”随着人弹奏力度之不同便发出或低或昂或喜或悲的声调一样,自己也随着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而产生“千情万意”,无穷无尽,反复不已,使自己长期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令人愤怒之极。
  下片写对韩元吉的希望。换头写自己在带湖府第中建了一个“稼轩”,希望韩元吉能为它作篇序。韩愈有《郓州溪堂诗》,诗前有长序,记溪堂修建因由,并刻石于郓州,“溪堂韩作记”本意指此。洪迈曾为辛弃疾作《稼轩记》,韩元吉有无作记不见载籍,估计此处是因韩元吉与韩愈同姓,故连类而及,以便下文颂扬其文学才华。“今代”二句赞扬韩元吉文章写得好,元吉及其从兄可以和晋代著名诗人陆机与陆云相媲美。作者在《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词中说:“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此处与之同意,都是称赞韩元吉文学成就之高。“老眼”二句写自己盼望心情之切。言其虽还没有见到韩元吉的佳作,自己已经沉醉其中,表达了作者对韩元吉的崇敬和喜悦之情,并对起句“喜怒”二字作出应有的回应,富有余味。由此词可看出辛词对题材的开拓,任何事情都可用词来表达,“词为艳科”的藩篱已不复存在。
  全词叙述了自己落职闲居后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表达了作者对韩元吉的要求和希望,可谓千情万意,百感交集,但乐观仍为其基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5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北京故宫的诗词大全

                   北京作为都城可追溯到十世纪时的辽国和后来的金国。不过,辽以此为南京,而…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76
  • 晋平公炳烛而学

      【文言文】   晋平公⑴问于师旷⑵曰:“吾年七十,欲⑶学,恐已暮矣⑷。”师旷曰:“何⑸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⑹为…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42
  • 关羽温酒斩华雄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羽温酒斩华雄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羽温酒斩华雄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   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4
  •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0
  • 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1、文言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84
  • 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原文翻译赏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出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