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
  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63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生查子·元夕》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5
  • “晴日碧空云脚断,一条如练挂山尖”的意思及赏析

    “晴日碧空云脚断,一条如练挂山尖” ①练:洁白的熟绢。     这两句逸句是说,晴日碧空,万里无云,往山上望去,只见一条如练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0
  • 王安石《虔州学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虔州学记 王安石     虔于江南地最旷,大山长谷,荒翳险阻,交、广、闽、越铜盐之贩,道所出入,盗夺之奸,视天下为多。庆历中,尝诏立学州县,虔亦应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25
  • 夜半乐(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益鸟(音yì)、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3
  • 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释】 一弄:奏一曲。湘江曲:曲调名,哀婉悲凉。写…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2
  •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的翻译赏析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