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目的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传统文化一直有很高自信的传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承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本研究试图弄清传统文化教育在目前小学校中的现状,及广大老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愿意为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吸引广大教师同心同德继承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界首。阜阳师范学校是阜阳市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针对来自阜阳市三区四县50位小学骨干教师做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在这些骨干教师中有45位女性教师和5位男性教师,这些教师70%人的年龄在31到40岁之间,基本上从教年龄在5年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了65%,他们分别来自阜阳市的三区四县,也就是说这份调查报告主要反映的是传统文化教育在阜阳地区小学校中的现状。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本研究的基本方法,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是本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了求得对阜阳地区小学教师这一群体的总体把握,采取了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先入为主的影响,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报告在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并非单纯为描述而描述,而是描述与论述相结合,在展现客观情况的同时加入历史的分析、思辨性的探讨,强调价值判断与数据描述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这种抽样与描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满足研究需要。
三、调查结果
这些教师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他们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肯定对这一问题有初步的、直观的、笼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考虑的是从宏观上把握教师对此问题的认识,以便使我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我们主要是围绕教师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认知程度、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个人偏好、获得途径、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了解不多。调查结果看下表:
图1: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多少?
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愿意,毕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12
24%
2
想了解,但没有良好的途径
16
32%
3
不愿意,这些东西已经过时
22
44%
4
其他
0
0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们选择“不愿意,这些东西已经过时”(44%)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认知程度不高,对这一问题还是有待更多关注。另外,对这个问题选“想了解,但没有良好的途径”的百分比是比较高的,占全部答案的32%,这说明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调查结果看下表:
图2:您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一员吗?
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是
31
62%
2
不是
19
38%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老师们选择“感兴趣”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大,这说明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兴趣,这就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关键是将如何引导使老师们将这种兴趣化作动力,去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当代老师的人文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三)老师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的意义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这一问题,我们也作了调查,见下图:
图3:您觉得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何在?
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修养身心
6
12%
2
传承文化
10
20%
3
扩宽知识面
12
24%
4
增强民族凝聚力
15
30%
5
培养爱国之心
7
14%
6
没有什么意义
0
0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教师们普遍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老师们选择这个答案所占比率最多,其次是“扩大知识面”,再次是传承文化,选择修养身心的所占比率比较小,从这些选项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意义的认识十分准确,这样可以为以后在学校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老师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渠道来自书本。通过下图可以看出人们获得传统文化教育渠道比较窄。
图4:您是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电视
3
6%
2
网络
8
16%
3
其他书刊
6
12%
4
学校教材
24
48%
5
老师及长辈或朋友
9
18%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老师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通过学校里面的教材,也就是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选择从“老师及长辈或者朋友”那里学习的人数还是占很大比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比较好,但是从电视上获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少,应该加强传统文化在电视上面的宣传力度,因为毕竟电视还是目前人们获得信息的最为主要途径。
(五)老师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薄弱
当问到“您完整的读过几部四大名著?”时,大部分老师基本上连一部都没有完整的认真读过,当问到“您对哪部著作有所了解或认可?”很多老师只知道有过《论语》、《孟子》、《道德经》这几本书,但是没有认真阅读过,根本也谈不上了解或认可。当提出“您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以什么形式表现?”时,选择“剧种”的达到了82.1%。这说明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老师们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这就更要求戏曲艺术要在发展中创新,广大的戏曲工作者如何使戏曲争取到青年观众,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欢已成为今后工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