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家在京城长安,但自登进士第步入仕途之后,一生中大都在外地为官,除在江西、宣州、淮南、扬州幕中外,历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在京任职之日累计不过数年。这首诗就是他在外地做官时的感叹。
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交尔别离?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诗。
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交尔别离——这起首二句便用自问自责的口气,发泄在外地为官——“游宦”的牢骚。诗人非常懊悔地说:“家有田园不去料理却远远地 来这外地做什么官,是谁教你抛别故园、远离故土的啊!”这里的“故国”与“故园”、“故土”、“田园”同意,两次重复是为加重懊悔游宦、留恋家园之意。以 己为“尔”,是拟己为他人责问自身,亦是为加重自责之度。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诗——关亭,关外之长亭。长亭,路旁的亭舍,为行人休息与饯别之处。古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之说。这二句写诗人在“游宦”途中的落寞景况与寂寥心情:他独自倚亭借酒浇愁,看看一年又将春尽,只能写几首送春诗聊以排遣心中之寂寞。
杜牧出身仕宦之家,少年时便名登金榜,然而受牛李党争的影响,他一生的仕途不甚得志:在朝之日少,游宦之日多;一般官职多,权位官职少,因而他内心深处 一直有一种怀才不遇、难展宏愿的牢骚,此诗就是其直抒胸臆的坦诚之作。诗人想像陶渊明似的“归田园居”,却又不甘寂寞;而游宦奔波又非所愿,他只能在这终 身难解的矛盾中消磨岁月,在把酒与吟诗的无奈中耗费有限的生命。古往今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大概都是在这功名的怪圈中一代代地轮回的吧,比起大多数求取功名而 不得的知识分子来,杜牧还算是很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