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歌颂抗敌英雄的诗。史将军,生平未详,据《新唐书》:文宗时有史孝章拜右金吾卫将军;宣宗时有史宪忠,以振武 节兼金吾大将军。《酉阳杂俎》亦载史论作将军。此史将军未知谁也。从本诗第二首“河湟非内地”一语,可知其作于大中三年(849)前,因该年河湟为唐所收 复。
其一
长周都尉,闲如秋岭云。
取蝥弧登垒,以骈邻翼军。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
今遇太平日,老志谁怜君。
长周都尉,闲如秋岭云——这首句是说史将军如汉朝的周都尉一样立过大功。长(pī),长刃的兵器。周都尉指汉朝的周灶,他以一介士卒随刘邦征战,为长都尉,后立功封侯。次句有二意:一是说他现在被闲置如浮云一般;二又比喻他如闲云一样淡泊宁静超脱功利。
取蝥弧登垒,以骈邻翼军——蟊(móu)弧,旗帜。春秋鲁隐公十一年,齐、鲁、郑诸国伐许,围许都城,郑国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蟊弧首先登城。骈邻,并两骑 为军翼。汉朝许盎以“骈邻”之身份跟随高祖立功封侯。这两句说:史将军打仗时就如颍考叔一样举蟊弧之旗首先登城;他又如汉朝的许盎一样以骈邻翼军身份随从 皇帝作战屡立战功。翼军,辅佐军务。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价,指声望和地位。《汉书·韩信传》: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此两句说:史将军有百战百胜之声望,他的名声远播河南河北。
今遇太平日,老志谁怜君——这两句是讽刺当今皇帝对这样的功臣不予关心更不予重用。其实,当时天下并不太平,吐蕃、回鹘之外忧,藩镇割据之内患日益严重。“太平”,不过是最高统治者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其二
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燕赵,战国七雄之二,在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一带。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这句意为史将军的豪壮气概足可压倒燕赵之士。耽耽,同“眈眈”,垂眼下视貌,形容神态威武。这句说史将军虎视眈眈,威风凛凛,是人中豪杰。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这两句说:史将军弯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所用的长戟(杆端有枝状利刃的兵器)重达八十多斤。
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河湟,见《河湟》诗注,其时已为吐蕃所占。安史,指安史之乱。这两句说:河湟今日已非内地;而安史之乱又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按:安史之乱平定后,肃宗贪图苟安,任命安史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为节度使。他们表面归顺,实际拥兵自重,后又相继叛乱。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武台,汉未央宫有武台殿,汉武帝派兵征匈奴,曾在此召见带兵将领。兵符,古代发兵的凭证。这两句是希望皇帝再重用史将军:什么时候您坐在武台殿上把兵符授给史将军这位虎臣、这位猛将啊?!
这两首五律集中表现了杜牧忧国忧民、干预现实的精神。他带着深厚的感情写出了这位史姓将军“百战百胜”的战功,闻名遐迩的威望,身先士卒的勇敢,武艺高 强的本领以及虎视眈眈的威严和过人超群的膂力……然而这样的人才、英雄却被闲置一隅,而国事此刻又如此多变,内忧外患又如此严重,真可谓在典型环境中写出 了典型人物;或者说通过典型人物写出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和本质。前人将杜甫称为“老杜”,将杜牧称为“小杜”,二杜史诗精神之一脉相承由此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