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二年(837)秋,杜牧接受宣歙观察使崔郸的辟召,到宣州为团练判官,这首诗当为当年或翌 年即开成三年(838)所作,因诗中所咏为秋景。开成三年冬杜牧便离开宣州,赴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去了。此诗即景生情,抒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同时也表 现了对功成身退的范蠡的向往。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这两句系诗人目睹宣州开元寺之景物而生发的古今之思。宣州,即今安徽宣城;开元寺,建于东晋,唐开元中改名为开元 寺。杜牧有《题宣州开元寺》诗:“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可见其规模宏大。题中之宛溪,源出宣城东南峄山,向北与青弋江合流入长江。此两句前句中之 “六朝”,指三国的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吴时名建业,即今南京市)建都,史称六朝。诗人目睹六朝荒草连天的遗迹,想及当年的金粉繁华; 古今的秋空都一样是天淡云闲,而世事的变化却如此巨大。大自然的永恒不变益发反衬出王朝更迭的频繁和荣华富贵的短暂。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这二句是继续上句的思路,言:大自然不管人世间的人歌人哭(悲欢苦乐),它水照样流,鸟照样飞;多少朝代过去了,鸟飞依旧,涛声依旧。此两句为同音间隔对,节奏铿锵,语句浅显而感慨良深,是唐诗中名句、名联。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此两句是作者从怀古叹今中回过笔来,描写眼前开元寺水阁下“人居”的景象:深秋,阴雨连绵,千家帘幕遮窗掩门;好不容易黄昏时分雨过天晴,落日楼头一缕笛音随风飘来。景物描写极有生活意味,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一种落寞的心境,于是——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这两句是诗人想起当地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功臣范蠡,他帮助勾践灭吴即乘扁舟携西施向五湖而去。五湖说法有二:一为太湖 别名;一为太湖之外还有、洮、射、贵四湖(皆在太湖附近)。诗人为何因不见范蠡而惆怅?范蠡是功成身退,而作者是壮志未酬,故思之不见而惆怅也。
由王朝更迭、历代兴亡而发出人世无常、生命短促之叹是古代诗人的普遍命题,但其主题却各有不同:有的是由人世之无常、生命之短促而归于虚无,有的则是由 此益发珍惜生命之宝贵,力争在有限的光阴中干出一番事业;前者是消极的、避世的,后者是积极的、入世的。杜牧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属于后者。他惆怅的是在 “烟树参差”的“五湖”不见功业成就而后隐退的范蠡,这就与一般追慕隐逸有着极大的差异,诗人向往的是既为苍生社稷建功立业又不恋栈功名权势的人物,而这 也正是他所追寻的人生目标和所遵循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