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亦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期间。兰溪,在黄州治所黄冈城东南七十里,此地多兰花,为古楚国之地。杜牧由此想到披发佯狂、怀石自沉的伟大诗人屈原,在同情感慨其命运、遭遇的同时,也寄寓了自身怀才不遇、远贬江郡之叹。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这二句由兰溪之水写到兰溪之花。兰溪之水在这春尽之时依然是碧清而又深广;兰溪之花——兰花盛开在溪边,映着水波,雨后发散着幽香。由水写到花写得多么美,过渡得多么自然,真是行云流水,毫无凿痕。泱(yān弈)泱:形容水深且广。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承上面的水与兰花,诗人自然地又想到屈大夫——屈原。一则屈原在作品中多用兰、芷等香草比喻忠贞君子,或以自喻,所 以杜牧由兰想到屈原。二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所以杜牧由溪水而想到“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的“楚国大夫”屈原(屈原作过三闾大夫)。潇湘,潇水、湘水,均在湖南,屈原怀石自沉之汨罗江即在湖南境内。这两句意为:被楚王贬谪的、形容憔悴的三闾大 夫屈原,离开郢都(在今湖北境内,距兰溪不远)之后,大概就是寻经此路去汨罗江的吧?
本诗题下有杜牧原注:“在蕲州西。”蕲州,唐辖 境相当于今湖北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战国时楚之都城郢都即在其境内。此注已为诗中吟叹屈原埋下伏笔。诗人由水而兰,由兰而屈原,思绪是层层递进、自然 发展的。至于为什么对屈原着力吟叹,一方面是由于屈原的人格才华历来为文人所敬重,对他悲剧的命运又无不同情;另一方面是杜牧有借题发挥之意。杜牧也是一 个有经邦治国之志的才士,但由于受权贵排挤,“三守僻左,七换星霜”,内心一直是“拘挛莫伸,抑郁谁诉”(见《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吏部高尚书状》)。因 此他至兰溪而咏叹屈原是必然的。此正是“惺惺惜惺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