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为培养要经常化
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面貌,人们的文明行为就会象击鼓传花一样产生“羊群效应”。笔者去过好几个创建城市,所闻所见确实令人震撼。过去杂草丛生的偏僻街道打造得整洁干净,街道边、道路旁到处可见花草,街道、社区、市场,到处都可以看见头戴红小帽的志愿者,德耀中华、道德模范、中国范儿等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公园的环境变了,河流的水清了,城市周边过去堆放成山的垃圾处理了……。可见,文明城市的创建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无可置疑,一个城市硬件设施的改观是创建的最起码要求,但文明素质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常听到一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同志说,今天我们也当了一回志愿者,拣了一回垃圾,维护了一次交通……,并以此来宣耀。当然,为创建文明城市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劳动,必定是可圈可点的好事,也是值得学习和赞扬的,但文明行为的确立既需要坚持更需要保持。
坚持是一种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换句话说,一个人参加一两次文明创建活动并不难,难的是养成文明行事的好习惯。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说,在说话上要谦虚礼貌,尊重长辈,虚心请教,“三人之行,必有我师”;
在食堂吃饭时需要自觉排队,不要随意“夹塞”,在宴会上要文明饮酒,节俭用餐,“吃不了兜着走”;
在每天的出行中,不要横穿马路,跨越栏杆,有私家车的同志,不要闯红灯,不要酒后驾车和超速行驶,努力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天使”等。象这种府首可拾的文明行为,说进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养成这种文明的好习惯,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是自己的文明素质在坚持中提高,只要人人坚持做好这些不起眼的文明“小事”,创建文明城市这件“大事”就会在人们的文明行为养成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坚持好这些文明行为,必然会体现一个城市创建的软实力,也会使人人在争当文明市民中享受文明创建的成果。但在享受文明创建的成果的同时,更需要我们把创建的成果延伸和保持,比如,在干净整洁的马路上,不要随地吐痰、随便乱扔纸屑,在公园等公共场所,在欣赏漂亮的花草时,不要随意采折、不要随便踩踏草坪、乱丢吃剩下的瓜果食物;
在河边湖畔,不要往水里乱扔杂物;
在户外活动时,喝剩下的饮料瓶不要满山遍野丢弃,造成污染;
在休闲锻练时,不要损坏体育设施,不要脚踏座位等,象这种细节方面的文明行为还能举出很多。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环境创建起来容易保持起来难。因此说保持良好的环境必须人人动手,从我做起、从这些小事做起。
文明行为的确立既需要坚持更需要保持,坚持就是将人们公认的文明行为要很好的坚持下来,不能搞成一阵风,出现“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保持就是要将坚持下来的好习惯保持和发扬光大,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我们每一个公民心里装着文明,做事想着文明,用文明行为的标准“照镜子、正衣冠”,使自己的文明行为象针尖一样变得越来越细,文明习惯的形成、文明风尚的建立、文明环境的改善就会指日可待,文明创建之花就会在众人的精心呵护下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