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委办《关于印发全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西办字〔2013〕21号)要求,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所包联的文强镇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研。现就田坝镇如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进行粗浅的分析,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文强镇位于西铁区南端,距石源城区 36公里 ,因此地盛行文风,故名为文强。全镇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21亩,辖2个社区,15个村委会,168个村民小组,5634户,23412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镇内植被较好,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镇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扎实苦干,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水、电、路、气、房等项目的实施,使全镇基础设施落后面貌有所改善。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来看,影响全镇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均纯收入不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为5300元,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目前,全镇还有1420户,4289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600元,脱贫致富任务依然重。
(二)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较差。主要表现在全镇现有通村公路16条 98公里 ,截止目前,仅硬化5条 20.7公里 ;
人畜饮水设施严重不足;
农村用电质量教差,至今,还有5个村没有实施电网改造,导致电压不稳。
(三)社区建设进度较慢。一期工程排水、排污管网铺设,道路硬化,绿化等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未按要求时限完成,导致群众不能按时搬迁入住。
(四)未形成支柱产业,农民增收难。农民收入基本靠劳务输出,新建的核桃、板栗、茶园还没有发挥经济效益。传统的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不能满足农民增收的要求。
(五)干群思想守旧,发展意识不强。干部思想消沉,群众小富即安和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各类人才匮乏。
三、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实现转型跨越。通过对镇情分析,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距城区较远,信息闭塞,与石源唯一的石文公路在5年前才贯通,导致历史欠账大;
二是文强镇地形呈“鞋拔子”形状,镇政府驻地处于镇南端边缘地带,与武隆县广货镇界紧密相接,导致居住分散,集镇发展建设迟缓,凝聚不了人气和财气;
三是原合并的镇片发展不均衡。部分村由于前期发展负债建设,近年来都在还历史欠账。
(二)自然环境方面原因。山大人稀,居住分散。没有矿产等自然资源,也发展不了旅游、休闲等产业,带来不了经济收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任然制约镇村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薄弱,防洪抗旱,灌溉等设施几乎没有,群众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改变。
(三)人文条件方面原因。致富能人少,在家的大部分都是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兴事物和把握发展机遇的敏锐性不够。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四)组织战斗力不强。镇上近10年没有从站所长中提拔过副科级领导,人员基本没有流动过,导致思想消极懈怠。全镇13个村(居)两委班子,平均偏大,村级班子后继乏人,村组干部中致富能人和乡土人才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干事创业信心、决心不足,村级两委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创新能力不强。
四、努力方向
基于镇情分析,对田坝镇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我认为,应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抓经济促民生”发展思路,从建设区、兴产业、强基础、转作风、抓服务上狠下功夫,彻底扭转文强发展落后局面。
(一)聚精会神建社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和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作需要,在自然条件较好的集镇建设新型社区,社区规划占地xx亩,搬迁xx户,xx人,从2012年至2016年分xx期建设,集广场、卫生院、信用社、幼儿园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社区。目前,文强中心社区一期工程xx户已建成,住户陆续搬迁入住,配套设施已陆续竣工投入使用,社区已初具规模。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可安置xx户,同时,加快开工建设天山副中心社区,解决搬迁xx户,xx人,分5年完成。两处社区建成后,可容纳xx户,xx人(含原在社区周边住户),占全镇总人口的67%。社区建成后,田坝没有集镇、商贸不活的现状就可根本转变。
(二)一心一意兴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持镇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在家劳动力和自然条件情况,大力发展以核桃、茶叶、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果园建设,在巩固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建力度,改造老、劣品种,加强管护。引进扶持发展相关企业,打造林果特色品牌,为农民增收打下基础。(三)争取项目强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建设力度。实施连片扶贫开发,争取建设新石文公路,缩短与城区距离镇中心改善沿吉河群众出行难问题,逐步消除断头路,形成四通八达交通网络。力争在2014年前将农电网全部改造完毕,让群众用上放心电。加强水利设施,农村居住环境方面项目建设,在优先发展新型社区的同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项目,使未搬入社区分散居住的群众也能安居乐业。经过2—3年努力,使全镇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四)党员干部转作风。以作风转变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镇村党员干部要严守干部作风“十个严禁”、“狠刹五股歪风”,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五)社会管理抓服务。以群众工作为抓手,利用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组便民服务点平台,坚持周二在村服务日,周三、周四走访群众制度,寓管理与服务当中,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认真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不断挖掘优势,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加快田坝各项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