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开展了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在健康路社区网格多、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我主动担当,兼任了社区第5网格服务员。半年多的网格服务工作,让从部队退役的我深深地体会到,网格服务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在服务中倾情投入,真情为民,才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赢得他们的真心支持。
只有耐心服务,才能赢得居民信任。刚开始接触网格服务工作,我充满了无限激情,梦想着会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比如,入户采集信息时,因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还有一些居民认为我是搞商业传销或是不怀好意的坏人,很多次吃 “闭门羹”。面对群众的冷漠,我曾想放弃,但我深知网格服务是党和基层群众的“连心桥”,我不能因为受一点委曲,就不担当,不尽职,不去搭好这座“连心桥”。所以,我不厌其烦地跟网格内居民群众“哥哥长、姐姐短”地拉家常,以此来宣传网格工作,消除居民顾虑。入户一次不成就去两次,两次不成就去三次四次。后来在网格中转悠得多了,跟居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就多了,也就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网格中1587个信息采集任务,我保质保量提前10天完成。此时,我心里涌起了一股小小的成就感,也有了做好网格服务工作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延伸到网格内每个楼栋、每户群众,首先对网格内的情况做到“三活、四清”,即: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
家庭情况清、公共设施清、人员类别清、隐患矛盾清。网格中的健康小区最早的商住小区,自1991年建成至今已23年,小区住户517户,1587人,其中流动人口399人,由于设施设备老化、基础功能不配套、服务管理缺位,被评为全市“十大最差小区”之一。为彻底改变网格旧貌,我不分上下班时间,顾不得按时吃饭,顾不得和家人小聚,深入走访摸排收集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下水道长年堵塞、化粪池溢露、车辆乱停乱放、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丢乱扔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社区、街道。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全力帮扶下,历经半年多的整治,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走访摸排居民信息过程中,我还注意发现居民矛盾纠纷隐患,并予及时处理,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还记得,在2014年4月9日上午10点半左右,我在网格内巡查,发现一辆黑色轿车横堵在健康小区大门口,导致进出小区的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居民吵吵嚷嚷。经了解,我得知该车辆是15幢住户的,由于在停车场连续两天被人为多处划伤了车漆,物业公司收取了停车费却不予赔偿,车主一气之下将车开来堵住小区大门。为避免激化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我找来管理健康小区的金灿物业公司领导及当事人,经过耐心劝说和多方协调,车主同意到物业公司协商赔偿事宜,小区终于恢复正常秩序,一起群体性纠纷被化解在萌芽中,围观的小区居民都称赞说“小刘这个小伙子很用心,真不错!”。
只有真情服务,才能换得居民真心。为了更好地“面对面”、“点对点”服务群众,我亮出党员身份,做到微笑进门、说话亲切、办事便捷,坚持做到“五必访”、“六到家”。“五必访”即贫困户必访、高危人群必访、孤老残弱必访、重点场所必访、新增居民必访。“六到家”即经常走访走到家、民情意见听到家、民情事务做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惠民实事办到家、法律政策讲到家。在任网格服务员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为网格内居民群众协调办理了22个失业登记证,为9人办理了社保,为365人办理了医保,并全面掌握了网格内的房屋、重点场所和人口信息。在走访中,我发现低保户周明玖听力不好、行动不便,且长期独居,家里面只有两张木板床,两床薄被子,一台老旧电视机和一个电饭煲,每个月仅靠240元的低保生活,生活十分艰辛。“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11月份,周明玖患病住院,但民政医疗补贴一直没能办理,生活愈发困难。看到周明玖的困境,我感到一阵心酸,为了能够帮助他,我收集好他的相关信息材料,上报民政部门为他办理好医疗补贴手续,为他送去了住院补贴。并将他的情况上报给了社区和街道,经街道协调由市规建局对口帮扶他。当我连比带画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周明玖时,他拉着我的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浑浊的眼睛里饱含泪水。网格内特困户尔古木支,三个娃娃均在上学,平常靠打扫卫生、捡拾废品为生,生活十分困难,经我协调把他妻子安排在改造后的公厕收费,每月有200—300元收入。虽然收入不多,但尔古木支对我却很感激,每次到网格中巡查,他都热情地给我打招呼,让我心里感到暖乎乎的。其实,应该感激的不是他们,而是我,我只是做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却得到他们的无限信任支持。在半年多的网格服务员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多走、多听、多看、多问、多了解,主动走进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积极帮扶群众,就会融入群众,让群众感到贴心、舒心、顺心、开心、放心,他们就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
只有创新服务,才能适应居民需求。在网格服务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网格居民的服务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网格服务员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必须整合网格内的多方力量,才能满足居民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在多次深入调查,取得详实资料的基础上,我积极向街道党工委提出整合网格内力量,组建服务团队的建议,该建议被街道党工委采纳。在街道党工委的协调下,得到了院落党小组、业主委员会、单元楼栋长和物业公司的大力支持,成功组建了“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金索玛”艺术团等七个服务群众团队。为调动七个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街道和社区的指导下,我在网格内设立“网格之星”评比公示栏,对七个团队工作情况进行评比公示,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服务团队结合网格居民实际,制定了《居民公约》,组织群众文艺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宣讲,进一步规范居民行为,提升了广大居民的法治理念和道德素养,促进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围绕街道党工委重点工作,我适时制发《致居民一封信》,提高小区居民对网格工作、最差小区整改、“双创”等工作的知晓率,争取小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我联联系社区党员与社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进行一对一帮扶,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网格员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但也是最能贴近群众,最能倾听群众呼声的,从居民群众一开始的冷漠到现在一见面就:“小刘,你又来啦”、“小刘,还是要按时下班嘛,肚子饿了来我家吃饭嘛”等等的嘘寒问暖,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融入居民群众中的那种温暖。我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组织和居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将更加真心地为居民服务,把“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摆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的作用。
我爱社区网格服务员这份工作,我愿以自己恪尽职守的工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爱;我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网格服务员,把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