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举隅

文言固定结构,是指文言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这种凝固结构在句子里一般可以当作一个整体来解释,翻译时也有固定的意义。

一、“以为”,“以……为……”

“以为”是由介词“以”和动词“为”组合而成的凝固结构,完整形式是“以……为……”。随着语境的不同,这种凝固结构的用法和意义也有不同。

1.“认为……是……”。

例如: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是同这个人一类。

2.“用……做……”或“把……当作……”的意思。

例如: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到了燕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

3.当“以”的宾语,在上文已经出现时,这个宾语便省去,“以……为……”便结合在一起,构成“以为”的固定格式。这种凝固结构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者“认为(觉得)……是……”。

例如: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柳宗元《黔之驴》)

――老虎看见它(驴子),真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4.“以为”的后面跟了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它与现代汉语的“以为”、“认为”相当。

例如: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私下认为他这个人(蔺相如)是个勇士。

二、“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耶)”

1.“不亦……乎”

文言文常用的“不亦……乎”句式,表示测度或委婉的诘问,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相当于“不也是……吗”或“岂不是……吗”。

例如: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行进,而剑却在水里并没有跟着行进,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2.“无乃……乎”

“无乃”与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相呼应,用委婉的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相当于“恐怕……吧”、“只怕……吧”。

例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肴殳之战》)

――军队筋疲力尽,远方的国君(郑国国君)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3.“得无……乎(耶)”

“得无……乎(耶)”中的“得”,和否定副词“无”、“微”、“非”连用,构成“得无”、“得微”、“得非”(相当于口语的“莫非”、“恐怕”、“该不会”),并与“乎”相呼应,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莫非……吧”、“恐怕是……吧”。

例如:

(1)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

三、“何以……为”、“何……为”、“何为”

1.“何以……为”

在文言中,“何以……为”这种句式表示反问,“何”有时可用“奚”、“恶”代替,是“怎么,为什么”的意思。这种形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用得着……呢”,或“用(要)……做什么”,或“有什么……呢”。

例如: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君子讲究质朴就可以了,要那些文采干什么呢?

2.“何……为”

相当于“(要)……干什么呢”。

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像是菜刀和案板,我们则是待切的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3.“何为”

“何为”就是“为何”、“为什么”,多用于直接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

例如: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刘邦不是想要取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我(韩信)这样的壮士!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47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太常引·客中闻歌

    朝代:清代 作者:项鸿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568
  • ●外集・卷三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并诗)】   (陇西公董晋为汴州陈留郡节度使,治汴州。俱文珍为监军,公为观察推官。文珍将如京师,作序诗以…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131
  •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曹操 傅子曰: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闾门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张继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古诗文 2020年3月18日
    1.0K
  • 李峤《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翻译赏析

      《中秋夜·圆魄上寒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峤。其古诗全文如下: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前言】   《中秋夜》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1
  • 杨继盛《就义诗》译文及赏析

      《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就义诗》译文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