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xx区xx街道司法所,老百姓有事咨询,无论是来电还是来访,第一句话多是“邵大姐在吗?”邵大姐叫xx,xx街道司法所所长。25年,她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成功率高达98%;
25年,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收获锦旗、感 谢 信 380 件 次;
25年,她骑坏了5辆自行车、2辆电动车,累计行程16.2万公里,xx街道 34000 人,她探访记录12000人,几乎涵盖到每个家庭……她是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省级十佳司法所长、省级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xx市十佳服务明星、xx市妇女维权先进个人、xx区首届十佳文明标兵、xx区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干警。一个个闪亮的头衔,见证着一位党员干部贴近群众、服务基层的坚实足迹,诉说着丹心为民、甘于奉献的忠诚。
从“所长”到“大姐”,道出的不仅仅是信任,也是对她真心付出的褒奖。司法所主要负责街道内的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宣传 和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在众多工作中,最基础的是调解工作,最难做的也是调解工作,因为做好这项工作不但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调解的方法和技巧,最关键的是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想要让他们理解并信任,没有真心付出真的很难。xx和每位村民谈话都承诺:“你随时可以打电话,我24小时不关机。”就这样,她的手机成了群众咨询法律知识的热线电话,群众都亲切地叫她“老大姐”。xx说,一听到电话那头叫她老大姐,就感到莫名的亲切,感觉电话的那头就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增加了自己的责任心。
去年3月初的一天,已经下班了,一个中年男子气冲冲地来到司法所,进门就质问:“有人强占我家的宅基地,你们司法所还管不管。”xx一看他在气头上,就一边劝他消消气,一边把他请进办公室,给他倒了杯热水,让他慢慢说。原来,这名男子徐某老辈儿留下来一处宅基地,但是没有手续,邻居李某趁他外出打工,把这块宅基地占了一半盖上了简易房,他听说后急忙赶回来,要求邻居拆除简易房,而邻居坚持认为这块地现在是集体空闲地,他无权干涉。为了争宅基地,双方大吵了一架,差点动手。xx原本想着具体情况村委会肯定最清楚,就到他们村委会去了解,结果没想到对于这块地的性质,村委会意见也不统一,这就让她感觉有些难办了,考虑来考虑去,她觉得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双方各让一步,于是她开始频繁地往两家跑,经过反复劝说,终于说动他们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可是调解并不顺利,调解过程中,双方互相指责,说着说着又吵起来了,场面一时混乱。争执中,xx用胳膊挡住了抡起的椅子,当时疼得她捂着胳膊半天说不出话,调解现场瞬间就安静了……,稍事休息,xx抓住双方内疚的时机,和他们真诚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谅解,李某现场拆除了简易房,让出宅基地,徐某给予李某一定经济补偿。
“都说调解工作就靠‘一张嘴,两条腿’,我觉得这话忽略了最关键的东西,那就是一颗真诚的心。两家人从开始的互不相让,到最后愿意听我的劝说,其实并不是因为我说的有多在理,说的多有说服力,而是他们感觉到了我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们,所以慢慢对我产生了信服感。”这是xx发自内心的感慨。
不抛弃不放弃,才能给矫正对象一个新的未来。社区矫正,就是由司法所来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辖区内缓刑、管制、监外执行、假释的罪犯进行教育、帮扶、监管,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走上正途。小高刚刚接受矫正的初期,矫正对象的身份对他的打击很大,他情绪十分消沉,极不情愿到司法所报到。按照常理,所里对这种情况应该下达矫正警告书,但xx并没有直接那样做,最初的几个月频繁地去他家里走访、谈心。“像我这样的人,别人躲还来不及,你们管我干什么,让我自生自灭算了!”小高曾一度自暴自弃。“兄弟,作为一个老大姐,看你就像我的弟弟一样,我真心希望看到你走上正途,自立自强。你这样自暴自弃,没有人会同情你,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你要想重新抬起头,要想活的有尊严,只能靠你自己用双手去赢得!”也许是xx的话起了作用,小高有了明 显的变化,不仅积极配合所里进行矫正,整个人也乐观了许多。一天,他突然到所里,说自己打算从事婚庆行业,xx和所里的同志们都很高兴,积极帮他出谋划策。短短两个月,他的婚庆公司就筹备完成开张了,而且做得风生水起。现在小高不仅提前奔上了“小康”,他还帮助街道接收了矫正对象就业。小高曾在所里动情地说:“一个人在最低迷的时候,最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今天帮助他们,就像邵大姐当初帮助我,一个小小的善举对于一个绝望的人来说可能会改变一生。”“一失足,好人就变成了坏人;
诚心悔改,浪子也有回头的一天。矫正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失足的人有一个依靠,鼓足勇气去直面自己过错,然后悔改,然后洗心革面,充满自信地生活下去,所以不能抛弃,不能放弃。”xx始终坚定这一信念。
xx街道是2005年全市第一批社区矫正工作的试行地之一,截至目前已累计接收矫正对象148人,矫正对象没发生过一起重新违法犯罪,没出现过一起脱管、漏管情况。
快乐服务打造和谐村居。一辆老旧的电动车、一大塑料杯白开水、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几乎每个周六或者周日,xx都携带这副“装备”到村里跑一天。有时是去调解纠纷,有时是探视劳教人员,有时是回访已处理完的案件当事人,还有时候,是应村民邀请,去家里坐坐。除了工作日下村,利用周末到村里“聊聊天”是xx从事基层调解工作16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居民普法,面广量大,想要有好的效果,难度可想而知。“36 个村居,34000人,单靠我一人,工作是干不好的。只有用一个好的机制才能让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道。”xx从培训司法行政协理员入手,把他们培养成普法骨干,让他们在本居培训学法中心户,学法中心户再培训法律明白人,这样在xx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普法体系。在她的指导下,xx普法做到了居不漏户,户不漏人,没有死角。为了做好普法工作,她晚上写教案,白天忙宣传,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现在,全街道36个居的群众没有人不知道司法所有个普法员xx。每个居都有调解主任(兼居司法行政协理员),每周排查调解,每月 25 日在街道召开例会,将居调解不成的纠纷的集中处理。在xx手中,有三本3000多页、记载着900多个案例的笔记本,这是她25年来记录整理的经典案例,加起来可以印成一本厚厚的普法书;
她牵头培养了36名法律大学生居干部,在各居举办法律讲堂1000多场。
“我喜欢这个工作,虽然劳苦累点,但当看到万家和谐安宁,邻里友好相处,我便有种成就感。”xx经常欣喜地体味这种成就感。25年来,xx把根基扎在农村,把作用发挥在基层,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每到一户人家,居民都为她端上一杯热水。xx说,这就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而群众则说,她是我们的老大姐,是最懂我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