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要实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xx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抓好传统产业生态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道路,实现我市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以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引领,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创造条件
对传统能源原材料产业实行生态化改造,就要推进资源深加工“四个一体化”,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资源节约型、清洁型工业。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机制,重点加大对能源原材料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防止新增落后产能。二是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以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排放的行业、企业、园区为重点,加强清洁生产治理,利用各级专项资金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三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实施工业能效提升,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使用,推进工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优化火电发展,积极发展低热值煤发电、瓦斯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支持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废气等资源建设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车间。四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积极利用新工艺,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重点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高耗水行业的废水和矿山矿井水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等。五是强化集约化发展。增强区域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有效降低工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步伐,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二、以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型产业,助推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大力推进特色轻工、大健康医药、以大数据为重点的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及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以大数据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精密电子制造、LED科技产业园、、信息基础设施“淘凉都”和“安全云”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全省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重点推进中药材生产、饮片、民族药、中成药、保健食品以及健康养生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红豆制药、老百姓药业中药饮片及医疗器械生产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三是加快“五张名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白酒、茶叶、旅游商品等特色轻工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和民族工艺奇特的优势,开发和扶持旅游商品、民族工艺品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旅游商品。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引进优强企业,壮大酿酒、高端饮用水、茶叶等产业规模,打造向产业园区相对集中的加工产业集群。推进特色食品产业,培植环保型、有机型、生态型和原产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推进甲醇燃料等的推广及煤层气与页岩气开发利用。重点支持建设国家煤与瓦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低浓度煤层气制取LNG、煤层气与页岩气开发利用、黄白箐风电、新蓝天汽车等项目,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五是加快装备制造维修、物流、信息、租赁、商务、科技、安全等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盘江矿山机械综合服务、西部红果煤炭电子交易、钟山科技信息产业园、水月物流综合体、煤矿设备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打造xx市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