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说到底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名干部的一生,说到底三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官,三是做事。习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其实就是对干部“三件事”的总要求:即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做官要“诚实”。在此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我有幸读到了《走正道行远路》,她完整地给了我人生“三件事”的正确答案,使我受益非浅,感悟颇多。
一、老实做人是确保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人生“三件事”做人排首位,只有首先学会做人,才能谈得上会做事会做官。因为正确做人是能做事、会做官的前提和基础。
(一)要老实对待组织。很多人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总认为是自己干出来、苦出来的,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试想,如果没有组织的培养,没有单位这个工作平台,没有同志们的支持,其实你什么都不是。当我被确定由军队转入地方时,前面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就业安置,一条是自主择业。前者政府包分配:有单位、有组织、有职务、有保障,后者靠自己创业:有“自由”、有“时间”、有风险、无职级。最后权衡利弊,在部队服役22年的我,其实早已习惯了有组织、有“靠山”的生活,毅然决然的选择就业安置。许多实践证明,我们没有理由不信赖组织、不依靠组织。也许有的人会说,不靠组织靠“个人”也可以实现个人的“成功”。我要说,那是短期效益、“小利”行为,真正当你个人、家庭出现大困难、大灾难时还是组织有力、单位有靠、同事有助。安康时期,我们也许感觉不到组织的保障与力量,但当你失去时,你就会发现她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二)要老实对待群众。作为一名机关公务人员,虽然职务不高,但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权力,每天都要面对基层群众,面对广大老百姓。要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司法行政机关”,就必须尊重群众、依赖群众、相信群众、老实对待群众。忽然想起不久前,在宿城区发生一名群众举报某法律工作者借款不还之事,该群众先后数十次打电话、写信件至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公安局、检察院和宿城区司法局等单位,甚至在电话中多次辱骂公务人员。大家是不堪其扰,我初来乍到,不明就理,就本着一条,给他讲政策、谈法规、说道理,以诚待人、以实相告,最终赢得了对方的信任,现在来电次数明显少了,态度也客气多了。所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是不能敷衍塞责的,躲避也不是长久之计。有道是“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三)要老实对待同志。作为一名军转干部,面对新环境、新面孔、新岗位、新业务等一系列情况,如何尽快熟悉业务,与同事和睦相处,搞好上下级同事关系,合力完成工作,这是我急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便向单位同事虚心请教,诚心学习,不耻下问。有的同志对我说,我们单位别看人数不多,但人际关系还挺“复杂”的,讲话要三思而后行才好。我非常感谢他说:只要以诚待人,将心比心,就不惧人言。同时我把《走正道行远路》之中与人交往的“四句箴言”与大家共勉:把自己当成别人,就是要置身度外,有一颗平常心;
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设身处地,有一颗同情心;
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要学会尊重,有一颗宽容心;
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肯定自己,有一颗上进心。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换位思考;
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要找准位置。
二、踏实做事是确保工作成功的必然要素。事业从来都是干出来的,不是靠吹出来的。只有认认真真谋事、扎扎实实想事,踏踏实实干事,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
(一)谋事要求实。习总书记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拿基层处来讲,就是在实践中,要把省司法厅下发的县(区)司法局实战化和基层基础建设的各类意见、规定、办法与市县(区)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市本级的意见、规定和办法,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不作调整。唯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在谋事过程中克服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确保决策高效。
(二)干事要踏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正如《走正道行远路》书中所言: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多出政绩,为事业成功积累“本钱”;
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增长才干,为工作成功创造条件;
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树立威信,为个人进步打牢基础。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不图做什么经天动地的事情,取得惊天伟业的政绩,但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正所谓: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
(三)待事要真实。就是对待自己所做的错事要如实反映、正确对待。不能遮遮掩掩,文过饰非,更不能推诿扯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基层锁细工作本就繁多,出点错误也在所难免,但关键是要懂得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才行。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的心,踏实做事,诚实做人,那么,即使犯错,也只能是让我们成长道路上多一块垫脚石而已。
三、诚实做官是确保社会成功的关键因素。古人实现社会成功讲究“三立”。即“立德、立言、立行”。如今许多官员也在苦苦追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原因就是没有把住做官底线——做官不诚实,为政不清廉,而成了反面典型。正如《走正道行远路》书名所言,只有走正道,方能行得更远!
(一)要严格廉洁自律。人都有弱点,其中贪婪就是其中之一。明朝朱载育《十不足》诗云: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兼大厦,床前缺少美娇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人,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有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既然如此,就要求我们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欲望。时下,不少基层公务员经常自嘲道:我官职不高,权力不大,想贪污还没那个机会、更没那个本事。这种思想是完全要不得的,也是极为错误的。xx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中心,展示的一张张本地反面典型图片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其中不乏“小人物、大腐败”。其实贪官贪腐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你不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你完全有可能成为廉政展厅图片上的一员。因此,作为公务员,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做到为政清廉。有位哲人讲,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选择与能力相适应的欲望。我觉得很有道理。
(二)要坚持用权为民。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当为民所用。“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必须的,而且还是要“全心全意”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员都不得搞特权、不得以权谋私。要按规则用权,按法规办事,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要树立良好形象。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作为机关司法行政人员,严遵绿色交往,严守党纪法规,严管个人“三圈”,努力为基层做样板,为群众当表率,自觉维护司法人员的良好形象和集体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