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用权”在“三严三实”的内在逻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是落实“三严三实”的关键环节。“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是“严以用权”的前提和基础。“严以用权”是其他“两严”和“三实”的表征和具象。换句话说,“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侧重于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具体行为的养成,而“严以用权”则是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集中体现,是实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根本和保证。因此,我体会,领导干部做到“严以用权”,需要内外兼修,至少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以用权”,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我们不管身处何种位置,只要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和执行,就或多或少地掌握了权力。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弄清楚这种权力从何处而来,手中握有这种权力意味着什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最好的回答,“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谋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扪心自问,我们成为权力的掌握者,有自身的努力不假,但更多的源自事业的需要、组织的授予、师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重托,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权力和责任是紧密相连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同时,我们还得明白,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苏联解体不久,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就说过一句话,他说权力应该成为一种负担,当权力是负担的时候,政权就稳如泰山了,权力一旦变成乐趣,一切就完了。我体会,权力始自公心、用于公众是正确选择,反之不仅危害集体,更会殃及个人和个人背后的家庭。因此,内外兼修“严以用权”,要树立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到恪尽职守。
第二,“严以用权”,必须讲规矩守纪律。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坚持党性宗旨是高线,讲规矩守纪律是底线。日前,中央专门修订颁布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标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尤其为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做到“严以用权”进一步确立了规矩和纪律。如何做到用权守规矩,我认为必须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严守秉公用权规矩。秉公用权,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公道正派,讲求公平正义,不存私心私欲,这是为人之本、处事之基和为政之道。公道植于心,正派付诸行。领导干部保持公道正派,就是要内化于心,外见于行,实实在在身体力行公道正派,随时随地保持公道正派,秉公用权,民主决策。二是严守依法用权规矩。“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权一定要依法,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让权力在安全线内运行。三要严守廉洁用权规矩,做到心中时时有戒尺,干净做事、廉洁用权,既要管住自己、也要管住身边的人。四要严守阳光用权规矩,严格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和善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让手中的权力在阳光的防腐剂照射下不变质、不变形、不扭曲。
第三,“严以用权”,需要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经济进入“转型期”、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进入“换档期”。学校也处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对于我们“当权”的领导干部也提出了“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的问题。面对手中的权力,我们用好权、履好职的前提是不断提升的素质能力,有能力才能出成绩。校党委提出了“套餐式”的培训思路,我体会,就是针对知识不足、本领不足的问题。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十三五”规划的冲锋号,我们更是要常怀“能力不足”的忧患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知识、增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体会,这其中要注重提升学习能力,系统地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大以来的理论成果,提高把握形势、执行决策的能力;
要注重提高决策能力,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
要注重提高业务能力,善于学习和吸收现代管理学的理念和思维,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要注重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善于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预判和超前准备,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大道至简,行者无疆。做到了“严以用权”,我们就能够做到忠诚、干净和担当,就能始终让我们个人的人生之路和集体事业的发展之路保持正确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