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卫生系统坚持把惠民利民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群众满意度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全市百万群众尽享医改成果。
抓建设,让群众放心看病
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市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实施了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全市人民看病就医环境。
加强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投资60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80万元)建设开发区卫生院综合楼;
争取青岛、平度两级财政160万元为马戈庄卫生院、大田卫生院、张戈庄卫生院、田庄卫生院配备了4台数字化放射设备,进一步缩小了镇卫生院与城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的差距,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继续实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约500万元开展市级电子病历平台、HIS、LIS等系统建设工作,并预留青岛市社会保障卡接口改造费用,不仅给患者就医带来了便利,还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带动管理科学化。
完善院前急救体系。为8个镇急救分中心的10个急救单元分别配备1辆监护型救护车及相应的急救装备。
加强国医馆建设。投入70多万专项资金,对8家卫生院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进行国医馆建设,打造具有浓郁特色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为群众提供切实可行、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抓服务,让群众舒心看病
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在二级医院实施了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服务措施,方便群众就医;
深入推进疾病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控,降低医疗费用;
开通远程会诊,使病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治;
完善了以“一卡通”和“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平台,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在卫生院,对群众就医环境进行了改造,为就医群众免费提供热水、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群众的医疗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下基层活动。以“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双提升”、“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建立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制度。结合“全国爱眼日”、“世界献血者日”、“医师节”等节点,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义诊、健康巡讲、科普知识宣讲和主题日宣讲等活动,累计近2万名群众参加了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