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2015年度县直单位责任制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罗发〔2015〕24号)和(明电〔2015〕138号)的通知要求,审计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认真筹备,周密部署,认真对照服务质量、工作效能、廉政建设、纪律作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五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梳理,在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和群众意见、深入检查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报告:
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认真抓好社会评价各项工作
(一)强化审计监督,提升服务质量。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完善机制,突出解决经济社会热点、难点和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活动为契机,积极抓好审计监督工作,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财经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体现了审计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监督的“紧箍咒”、深化改革的“催化剂”。
2、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规定,严格程序、文明审计、确保质量,审计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一是按权责法定的原则,认真履行审计职责,按权限确定审计项目,对所出具的审计文书负责,并督促整改落实。二是制定出台了《xx县投资审计操作办法》,严格履行审计程序,完善手续,以程序合法促进审计执法的公开透明。三是全面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四是加强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在联合执法中不越位、不缺位。五是自觉接受人大对审计工作的执法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向人大报告政府审计工作。六是依法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七是在依法审计的基础上,从办公礼仪、审计礼仪、生活礼仪等方面做到举止得体、言语文明,做到公正执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有效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真正树立了说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二)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工作效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审计监督工作,截至2015年11月20日完成审计项目157项,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7020万元,其中违规金额3096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923万元。审计处理处罚3096万元,其中审计决定处理应上交财政307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3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9万元。特别是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前置审计完成109项,审计核减2682万元。决算审计完成21项,送审金额31015万元,审计金额29380万元,审计核减工程款1635万元。提出建议104条,被采纳的审计建议104条。审计工作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1、围绕中心,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以推动国家治理、深化改革为目的,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全县19个方面59项政策措施初步得到贯彻落实,揭示了部分乡镇(街道)、部门单位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效率不高、目标任务完成还有一定差距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促进了政令畅通。
2、跟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开展预算执行、财政决算、行政事业、专项资金审计24项,重点关注公共资金使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查出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未按规定征收缴纳收入、少计少缴税费、违规改变项目计划和资金用途等问题。通过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公”经费的审计,大部分部门、单位“三公”经费、会议费、学习考察费得到很好控制。
3、紧跟项目,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督。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效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前置审计、招标文件审查、合同审查、超5%后再次前置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减少浪费,提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效果。截至目前,完成前置审计109项,核减工程造价3056万元。完成竣工决算审计21项,核减工程价款1620万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围绕八个方面对文化广场、亮化工程等项目开展奢华浪费建设专项审计。
4、惠农为民,提升民生资金使用绩效。紧跟政府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资金投入的流向,开展了医疗行业和学校审计,查出还存在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对全县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查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和筹集管理不严格、分配和使用管理有待优化和使用不合规、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5、履职尽责,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为内容,开展了10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处级领导干部2人,乡科级领导干部8人。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审计发现的未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未缴税费、收支核算不真实等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但领导干部履职守法尽责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力度还需不断加大。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廉洁型”审计机关。
1、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审计工作进行到哪里,廉政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一是年初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2、抓好行政执法风险防范。认真贯彻执行新条例、新准则,切实加强机关行政管理,规范行政程序,努力做到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坚持三级复核制度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对审计业务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
3、抓好审前教育、纪律公示、事中检查,事后征求意见、回访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审计“八不准”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落实。
4、坚持向被审计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实地回访等方式,收集社会各界对审计人员廉政勤政的意见和反映,切实抓好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和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的落实。
(四)高标准、严要求,强化机关纪律作风。
1、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坚持把审计纪律作为审计工作的高压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审计署“八不准”规定,始终做到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反腐倡廉警钟常鸣,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2、严格落实审计署对审计人员提出的“实、高、新、严、细、廉”要求,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审前承诺制、审后回访制、审计组廉政监督员制,实行审计计划管理、项目实施和审理工作的分离,不断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仍较突出。二是审计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我们将以务实的作风、求真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审计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四大主题,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