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层 夯实基础
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和队伍建设
XXX乡关工委
XXX乡共38个行政村,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22个班1823人;
小学38所,8个教学点5496人;
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36个;
小学附属幼儿班34个,在班幼儿1867人。基层关工委 个,其中 个村关工委。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基层关工委的组织、思想、队伍、制度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关工委各项任务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来的努力,XXX乡关工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加大,真正成为一支培育青少年的重要力量,为全乡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认真选配好基层关工委的领导班子
首先,乡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关工委工作,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我们认真履行关工委“组织、协调、支持、推动”的职能,积极主动工作,乡关工委坚持每学期对中心校关工委和村关工委进行两次督查,每次督查都向乡党委做口头或书面汇报,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乡领导指出个别村领导对关工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每月至少2次到学校走一走,问一问,帮助解决困难,中心校要召开各学校负责人会议,专题安排关工工作,切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强化乡关工委组织建设。乡党委始终重视和支持关工委组织建设,制定了《XXX乡关于加强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配备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聘请退休干部及老教师担任关工委委员,同时由乡中心校、团委、妇联、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关工委成员。
第三,特别重视村及村校合一的关工委组织建设。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村关工委组织建设。全乡有学校的村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村校合一的关工委,办公室设置学校;
没有学校的关工委,办公室设在村部。乡党委明确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村级关工委主任,小学校长、选择适合的“五老”人员担任常务副主任,并吸收团支部、妇联、民兵和退休教师、老党员参加,关工委人员做到随缺随补,始终保持常年运转。
二、广泛发动,不断壮大村级关工委“五老”队伍
广泛动员“五老”人员关心下一代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为充分发挥辖区内广大“五老”人员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组建、管理、服务”三举措,有效整合“五老”资源,切实发挥“五老”作用。及时掌握了解新退下来的相对年轻的“五老”情况,并对“五老”的特长、爱好等进行统计,按照自愿参加、量力而行、就地就近的原则建好“五老”队伍,把更多的相对年轻、身体健康、有奉献精神、有影响力的老同志吸引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几年来,经过反复动员,精心组织,认真培训,已逐渐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关爱工作队伍。
组建了“八大员”队伍。我们积极动员那些热心关工委工作、有奉献精神、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力的老同志,通过采取组织委托、群众推荐、自愿报名等方式,明确分工、发挥特长、增强关工委工作力量,推动关工委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选择那些刚退休或者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充实到各级关工委的领导班子,成为村级关工委的带头人,通过他们进一步带动和吸引一大批热心人,不断壮大工作队伍,扩大关工委的影响。XXX村在村支部书记董清欣的带领下,吸收了退休回村的干部、教师、技术人员等,组成骨干队伍,经常集中碰头,交流情况,并由他们带动了十多位“五老”人员,常年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全村关爱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多年来全村没有一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村和谐之风盛行,得到全村群众的赞扬。
三、突出重点,倾心留守儿童教育帮扶
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增加,全乡留守儿童达1000余人。他们缺乏父母关爱、缺乏行为管教、缺乏亲情交流。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呵护、关爱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是建立健全关爱网络。建立了乡、村、校、“五老”人员和党员联系帮扶的关爱网络。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派选“五老”人员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家长的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
二是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我们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通过邮寄给监护人、“五老”人员上门宣传等形式,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三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
四、创新载体,推动基层关工委工作开展
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必须借助有效的活动载体。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理念,创新载体,使乡、村两级关工委工作不断发展,不断引深。
一是以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关工委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全乡未成年人约10000人,在校学生有8000余人,占未成年人的80%以上,除未满3岁的幼儿,社会上未成年人只有2000余人,大都是未进入高中学习的未成年人,他们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关工委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各村关工委紧紧依托村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和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全乡各中小学出现拾金不昧、互帮互学、风正气盛的新局面。
二是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动力,抓好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活动。各村校均建立普法教育领导小组,乡关工委购置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读本,发到各村。乡关工委和中心校组建普法宣讲团到各校宣讲,受教育人数达6000余人。校广播也定期播放法律知识,为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创造了良好氛围,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关工委每年选择一个主题,每年一种形式,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在去年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基础上,今年,全乡中小学都开展了以“再续中国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同时,我们把活动由学校推广到社会。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组织演讲比赛、歌咏会、文艺汇演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立志“中国梦”的情怀。
近年来,我乡关工委在上级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急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查找不足,求实创新,奋力赶超,努力开创全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