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结对共建”活动精神,促进我局各项工作上档进位,局机关支部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及“美丽东兰,清洁乡村”活动,与XX乡XX村结成共建单位,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为扎实有效的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机制创新、工作创优为工作目标,以共建为依托,调动全局干部职工与联系点XX乡XX村“结对共建”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推动联系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工作责任制原则。结对共建活动由局党组统一领导,局支部负责综合协调和具体落实,共建工作将纳入年终绩考核,作为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内容。
(二)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安排规划好共建活动与支部开展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安排,两手抓,不放松。
(三)坚持双向互动的原则。要变“帮助”或“扶贫”的思路为“共建”和“互联”,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三、工作安排
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走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我局优势帮助结对共建村党组织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理清发展思路。在共建活动中至少共商一次XX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上一次党课、慰问一次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开展一次“美丽东兰.清洁乡村”宣传、结对帮扶一户困难家庭,实实在在为XX村委及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促进结对联系点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建立健全结对共建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1.抓好结对村治理工作。适时开展调研活动,根据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结对村加强班子建设、发展集体经济。
2.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加强与结对帮扶单位的沟通协调,把结对帮扶工作列入我局党建工作计划,制定帮扶方案,充分利用我局资源,促进结对帮扶村各项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3.积极开展党内关怀帮扶工作。在“七一”和春节等时机组织党员、干部与结对的困难群众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根据结对帮扶农户的家庭及困难特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互联互通和“送温暖”活动,全面、及时的了解困难群众的所思所盼,并尽力解决实际问题。
4.整治社区环境,营造优美生活空间。积极开展“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教育和引导居民树立保护环境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活动,着力解决村屯脏乱脏问题,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着力建设一个好阵地,提高村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1.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村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为纳咸小学购买新的课桌椅,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2.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咨询指导等形式,对农民急需解决的各类农业生产难题和技术需求进行科技咨询指导。
3.结合当地实际,帮助村组织开展民主管理、结对帮扶、文明创建、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在村民中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热情,使村民积极参与村建设,树立主人翁意识。
(三)着力完善一套好制度,建立健全村组织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帮助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如村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党员干部轮流值班制度等,督促落实村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村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建立结对共建活动长效机制,确保结对共建活动取的实效
结对共建活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是坚持定期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调整、解决结对共建活动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坚持考核评价制度。将结对共建、互帮互助活动成效作为我局先进党支部创建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重要方面,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要求
支部将把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重要措施来抓,确保抓出成效。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重大部署上来,将结对共建活动放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来谋划,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打牢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作用更加突出,先进性更加充分体现。
(二)抓好落实,加强指导。支部要认真部署和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活动全面顺利铺开,党员联系农户的情况,包括党员和农户的名单、为农户办好事实事的情况以及党员落实任务的情况等,通过党务公开栏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总结经验,加强宣传。要注意总结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典型,推广结对共建活动的创新做法、成功经验和实际成果,不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党员队伍中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201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