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剧烈发展,大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小城市异军突起,房价、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等问题日渐突出,每到年末,“北上广”的“逃离”和“逃回”就会引起大家的热议。逃离北上广,被媒体评为2010年房地产十大热词之一,这看似是一个和房地产无关的词汇,但是它是由高房价带来的副产品。逃离北上广折射出一种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逃离北上广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剧烈发展,大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小城市异军突起,房价、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等问题日渐突出,每到年末,“北上广”的“逃离”和“逃回”就会引起大家的热议。逃离北上广,被媒体评为2010年房地产十大热词之一,这看似是一个和房地产无关的词汇,但是它是由高房价带来的副产品。逃离北上广折射出一种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逃离“北上广”,一种社会现象。初被网友广为传颂的是逃离北上广这个网络流行语,也是来源于民间。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不要逃离生活压力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是两种价值排序,有些人认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风险为主要目的;认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为目的,选择哪种是性格和每个人具体情况决定的。

逃离北上广的原因

逃离北上广

1、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收入只属于个别少数人,大城市的收益本来是很高的,但现在门槛更高,这缘于外力。

2、在这些一线城市的一套房,到小城城市可买门面,出租价比这些的住宅出租价高很多,买房成为一项风险,是自己赋予的。

3、在这些一线城市发展的空间可塑性不太强,感觉在北京上海等地高学历、有足够的钱、有社会关系的人有发展,其他人都是蚂蚁,人活着不但是要虚名,还要质量。

购房压力

年轻人与房子的关系是近些年的热点,目前30岁以下的购房人占到了首次贷款置业群体的70%,且这部分人群的贷款需求多集中在80万元以上,购置的房产越来越偏向于大户型房屋。可见以婚房为主体的年轻人购房相当强劲。由于年轻人收入有限,储蓄不足,根据一些调查,举家(甚至是举两家)之力付首付,年轻夫妇还月供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与中国的民俗有关,中国文化重视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房屋作为“生产车间”,被重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房价年复一年持续上涨,加上隐约的通货膨胀预期,让许多人产生了房价只升不跌的幻觉,从而宁愿尽快购买。然而,房地产行业和其他经济现象一样也有其周期,《逃不过的经济周期》一书就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周期大约在16-18年,屈指数来中国房地产的腾飞也就10年左右,这也导致处于上升轨迹中的国人在只涨不跌中感到恐慌,但是,与年轻人的远大前程相比,房地产的周期又是何其短暂,更不用说一旦周期来临的可能风险了。 在当前的房地产热潮中,一种群体无意识,一种在相互刺激下的非理性正在蔓延,总觉得悠悠万事,买房为大。无论是从职业发展出发,还是为了寻找更满意的生活方式,房子都未必是必需品。相反倾其所有地购房却可能限制了选择,影响了发展。

生活方式

在快节奏的工作与高压力的生活下,越来越多的上海白领觉得自己身心俱疲,却找不到目标。为了消除焦虑、减缓压力,一些白领索性辞去工作,移居到其他城市,寻找另一种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国内,很多人心目中所向往的“高处”无疑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原因无他,这些一线大城市不仅是全国性的经济、文化中心,还能提供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工作压力

如今,年轻白领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损害了健康甚至猝死的现象不断增多,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各个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得惊人的房价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年轻人的各种生活成本日益上升,而就业机会却相对减少,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增无减,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很多年轻人无从选择。于是“逃离”的人越来越多。但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不堪大城市生活压力却下不了决心离开的人其实更多,而梦想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展的年轻人,就更海了去了。尽管未来这些一线城市的生活、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挤进来。不是这些人抗压能力更强或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毫不在意,而是因为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各种资源过度向一线城市集中,那些在小地方受制于机会稀缺、关系至上的人们,势必将源源不断地涌向京沪等大城市。

逃离北上广,路又在何方?

逃离北上广

曾是广大年轻一代首选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楼价高涨、交通堵塞、生活压力加剧,愈来愈多的白领选择离开,去二三线城市打拼,却失望地发现,那里楼价涨了,空气污染了,塞车也成家常便饭了,“城市病”在这些中小城市正迅速复制。在城市化的大潮下,何处才可安放青春?

在一些资源、机会、公共服务完全不能与大城市同日而语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年轻人真的能够逃向幸福与美好吗?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指出:回到家乡,由于父母无权无势,更是死路一条。在一个故乡早已沦陷的时代,那些逃离了一线城市的人们,又将如何逃离家乡的现实积弊?

假如那些逃离者真的是出于一种自主的理性选择,那么我们应认同这些选择。但是对这样一个族群而言,“逃离”已根本不是一种选择,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别无选择。一份来自网络的统计数据显示,有54.7%的80后选择“逃离北上广”,其最直接原因是由于一线城市飞涨的房价;31%的“逃离者”则认为由于户籍制度的束缚,在一线城市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公的现象。

退居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到农村发展,但问题是,这些地方到底有没有发展?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固然与个体的努力程度有关,但面对一个青年群体,是否依靠凭借直觉,或者几个个例就可以做出判断来说明这是合理的?早在杨澜劝“蚁族”去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回击:小城市,要靠爹。资源分配的失衡,中小城市的官僚、人情与僵化的体制,早就决定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在中国各种资源分布都极不平衡的现实下,我们似乎也可以预料到逃离北上广之后的结果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他们会有另一番美丽的风景。

逃离之后再逃回

逃离北上广

“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或许是一些人心中永远的心结:欲走还留,纠结其中,离开之后又分外想念。一年前,他们无奈而又痛楚地离开了这些光芒万丈的大都市,有人称他们是“逃离北上
广”;而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从二线城市杀回来了,仍带着些无奈,还有那么一丝的痛楚,更多的是对梦想的坚持,对生活的期待。

故乡是每一个人永久的思念,但也是永远都回不去的地方。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父母送上安慰,朋友给与鼓励,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但很快,现实将会把人激醒。由于眼界和观念的不同,你会发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人格格不入;如果没有关系,没有后门,你会发现找个理想的工作真的很难;假如你去找工作,你会发现有编制的单位很难进,而没编制的工作又很少。

工作机会少,干事要拼爹,观念不合拍,让不少“逃离北上广”的人身在故乡为异客,自己的逃离之地反倒更觉亲切。于是,很多人带着无限的失望再次回到那个他们内心有些“恐惧”的地方,重新来过。大城市相对的公平,更多的机会,给了他们一个回归的理由,尽管这看起来像自我安慰。

逃离有逃离的无奈,回来有回来的苦楚。逃离或者逃回都是个人的选择,但他们奔波的足印,留下了这一代人的生存轨迹。他乡无法融入,故乡无法接纳,身在何处都是客,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5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职场真人秀:女大学生报社实习惨遇

      因为我们都是报社的实习生,所以互相之间经常聊到自己的老师以及实习经历。不得不惊叹,在一个对的时间遇上一个对的人,真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譬如一起实习的丁丁、小导和小丫,同一间办公室遭遇却是天上与地狱的差别。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呀。

    求职故事 2017年2月15日
    1.4K
  • 宁愿没有工作,也千万不要这样找工作!5个奇葩的求职故事

    智汇ROME平台入驻了很多资深HR,他们不算阅人无数,但也读尽人间百态。今天我们分享一位人力资源老师的心得独白。 想起曾经的工作,现在回头看看,有那么几个经典在我脑海里播放,不知道…

    求职故事 2020年2月5日
    1.1K
  • 大学生找工作不愿干销售 经验是就业门槛

      销售岗位多、工资高,没人肯干   “营销经理,工资5000-10000元”,“业务助理,年薪6万元”。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刚进国展中心的招聘会大厅,就看见了两家用人单位醒目的招聘广告,其中一家单位是南京本地的汽车生产企业,前来招聘的7个岗位都与销售有关,年薪最低6万元,最高可达30万元。“今年生产已全面恢复,急需营销人员将产品销售出去”。这家企业的胡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求职者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即可,可是很难招到人。

    求职故事 2017年2月15日
    1.7K
  • 大学生求职故事专题

    大学生求职故事专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求职路程是艰辛的。  现阶段的大学生在就业形式严峻的形式下,常常会抱怨国家的扩招以及教育体制等问题,也会听到很多人感慨怀才不遇,把就业绝大多数原…

    求职故事 2015年3月15日
    2.3K
  • 破格录取招到千里马? 精明小姑娘骗过资深HR

            石经理(化名)是某知名企业的招聘经理,拥有十年以上招聘经验,阅人数千,经手录用人才数百。从业以来,他最为得意的事情是,发掘出一位奇才,破格录取了一个极其优秀的人才。最为遗憾的事情,也是破格录取,一次不慎看走了眼,录取到一位精心伪装的员工。
    故事一 慧眼识珠 破格录取留下“千里马”

    求职故事 2017年2月21日
    2.0K
  • 才出校门便进牢门,这组毕业生求职故事成“反面教材”!

    又到毕业季。近年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就业难、岗位少、薪酬低等问题让许多大学生处在“刚毕业就失业”的焦虑状态,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利诱他们从事违法犯罪…

    求职故事 2020年2月5日
    70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