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唐诗三首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

  初步的鉴赏能力。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

  教学难点: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背古诗《春望》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诗歌学法指导

  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1、析诗题

  2、知作者

  3、想画面(故事)

  4、品语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诗题、简介作者

  1、简介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2、解析诗题:

  (板书课题)

  (1)“为”的读音,(2)“为—–所”被动句式(3)歌行体

  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从诗题看,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你觉得作者会抒发什么感情?

  四、初读,知内容。

  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

  1、师范读,生画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顿

  示例:八月 / 秋高 / 风怒号,卷我 / 屋上 / 三重茅

  大庇 / 天下寒士 / 俱欢颜

  吾庐 / 独破 / 受冻 / 死亦足

  2、学生试读:(正音,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思考:你读到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秋风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或短句概括诗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吗?

  例秋风破茅屋

  指导归纳:秋风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丧乱长夜苦

  五、默读,想画面。(配乐)

  过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刚才概括的内容描述出来吗?

  在前三节中找出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脑里浮现的画面

  六、自读,品语言。

  过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大脑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那是因为诗中那些生动传神的

  词,然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精彩的字、词、句进行赏析。并在班内交流

  2、对比阅读: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三”是虚数,“几”的意思,那你认为在这里究竟表示多还是少,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铁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读,悟情感。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过渡:这些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写这些不幸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背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这首诗那个词暗示了时代背景?)

  2、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发泄因秋风破屋的不幸而产生的不满吗?

  3、换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样的处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损的举手!

  面对当时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导理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杜甫很忙”之我见。

  一度时期,人们很喜欢看穿越剧,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诗圣”杜甫,

  现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请看——“杜甫很忙”

  (一分为二看问题:放松,调侃,对传统文化的捍卫。)

  1、看漫画,说看法

  2、填诗句:

  九、小结

  (记一记)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4课唐诗三首之《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的第二首诗歌。是本册教材的收关一课,从诗歌内容、诗歌的情感到诗歌的语言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卖炭翁》讲述了卖炭老人惨遭宫使强取豪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同时诗歌运用了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表意深远,灵活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能有效地挖掘诗歌的教学点,并呈现给学生,会帮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顺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同学有一定学习能力,在学习古诗方面也有一定基础。尤其是本册教材所选《诗经》的篇目较多,为学习本诗歌奠定了基础。学生能通过多次诵读,领会诗歌内容,通过疏通诗意,通过交流讨论能分析出诗歌的蕴含的感情和语言的精妙之处,所以学生学习《卖炭翁》的难度不大。教师需要在写作背景上多加渲染,这样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相关知识。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3、品析诗歌语言,掌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

  4、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以及对“宫市”剥削本质的憎恶。(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市”并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那么在古文中它有哪些含义呢?同学回答木兰诗中的句子“东市买骏马”的市是“市场” 的意识,在愿为市鞍马中市就是买的意思。教师在市前边加上“宫”字让学生猜猜宫市是什么意识,在古代皇权至上的社会里,宫里人买东西时会不会有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感悟那个不公平甚至罪恶的时代吧。板书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631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实习结束个人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习结束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习结束个人心得体会…

    实用范文 2022年8月16日
    252
  • 竞聘演讲词(教师)

    竞聘演讲词(教师)   各位领导、你们好!   站在这个讲台我的心情十分激动,首先说一声感谢领导,多年来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给我这次竞聘上岗的机会。   我叫李德才,37岁,蒙…

    实用范文 2022年11月9日
    36
  • 2021傅雷家书读后心得

    有关2021傅雷家书读后心得 距离、时间都不是阻挡傅雷爱子的绊脚石,纵使相距再远,爱也不变,心也不移。这就是父母的爱子之情,即使为你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实用范文 2023年1月19日
    18
  •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教师范文网(www.dengyong….

    实用范文 2022年8月14日
    60
  • 中小学师德承诺书

    中小学师德承诺书   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上承诺书的情况与日俱增,承诺书在写作上有一定的规范。承诺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小学师德承诺书,仅供参考,…

    实用范文 2022年9月12日
    34
  • 爷爷八十大寿的主持词

    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20XX年10月14日,农历八月二十九今天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他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日子,但是对于我们以一位尊敬的老人,对于他们一…

    实用范文 2022年12月2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