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读《家》一书对高觉新有了极深的同情,也产生了对他的钦佩之情。同时,家在不同人眼里是不同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温暖的依靠,是可以放松,休闲,解压的小木屋,是幸福,是快乐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赖以生存的寄居地,是在风雨后能给予你安全感的安全屋,是安心的,是稳定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一个“窝”,虽不奢华却能得到慰藉,是满足,是圆满的。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

可在巴金眼里,“家”是“一片无尽的沙漠,又是一个狭小的牢笼。”在他眼里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圆满的,有的只是无情冷酷和束缚。

在这个家里,有封建的祖父,谄媚的姨太,腐败的儿子和懦弱的孙子。可也有两个人,他们倡导和平自由的社会,他们就是觉民和觉慧。

他们曾迷茫,也曾痛苦,但他们勇于反抗,不肯接受这命运的束缚。觉民要和琴在一起,就不顾家的反对,最终他赢了;觉慧喜欢鸣凤未表达鸣凤就自杀了,他最终也选择远离这里到别处深造,他也赢了。可有一个人,他彻头彻尾的输了。他不像觉民全盘皆赢,也不像觉慧失一得九,他,全盘皆输。

他就是觉新,一个loser;也许,他在书中只是个次要的角色,也许,他只不过是作者就旧社会的一个例子,但是,他的存在就是铸就觉民两兄弟的新社会主义的人。

他作为家里的长子年纪轻轻就被迫结婚,放弃了梅,好不容易适应了歪曲的生活又扛上了“社会栋梁”这个担子,适应了工作又要管理杂事,好不容易将一切处理的井井有条远嫁外地的梅回来又勾起了昔日回忆,可最终梅郁郁寡欢而死,而不久后,瑞钰又因难产而死,只剩下他一个人“苟活于世”。他总是在痛苦时得到一丝安慰,又在最开心时跌入谷底。

有人说他懦弱,说他不反抗,自己弟弟也嘲笑他为“无抵抗主义者”,但我认为他是想反抗的,只是年少懵懂,不谙世事,所以才不会反抗,他是旧社会一位受害者,却仍要受冷眼和嘲笑,我替他抱不平。

我认为觉新是一个默默付出者,为了大“家”不辞辛苦工作,又忍受着亲人的讥讽,不容易,很少有人了解他。对比民国教育家陈布雷他更为凄惨,陈布雷还真正风光快乐过,可他却从头至尾一直苦痛着。而最后,他也替觉慧料理好一切,放手让觉慧远去,可留下的,只有“家”的重担和数不清的孤寂岁月。

他是家的主人吗?不,他只是一个服务者。

瑞钰也是个可怜人,因为丈夫的懦弱而丧失生命,至死未见丈夫和儿子,令人悲叹。

《家》这部作品读起来十分费力,因情节的大起大落导致我的心七上八下,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忧郁难过,时而痛心疾首,又时而悲痛欲绝。

《家》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家》是一个不满的倾诉;《家》也是一个令我们抚今追昔、以史为鉴的珍宝。

《家》是本好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703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世界上没有白吃的苦》有感500字

    最近我读了《世界上没有白吃的苦》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讲了“我”的儿子徐然因为在小学时的不负责任吃了不少苦:搬煤时把自己搞成了煤球,打水拖地时把自己的手刮得满是伤口,就这样度过了六年,…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58
  • 读《远处的星星》有感500字

    【第1篇】 我想“红军过草地”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今天,我通过张品成的经典力作《远处的红星》,再次深入地了解那一段故事。  《远处的红星》主要写的是由欧喜洋带队组成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15
  •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700字

    积习渐靡――《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没头脑和不高兴》,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代表作。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个小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说他没…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172
  •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读后感1000字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读后感1000字: 我想正如老师所说,书中会有我想要的答案。《平凡的世界》是我到大学后以来读完的第三本书,我却对它有强烈的感召。 书中塑造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形象,想跳…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20
  • 读《奔跑的放牛班》有感400字

    《奔跑的放牛班》的主人公是四个男孩子,分别是张达,唐飞毛超,马小跳。四个男孩子除了张达都不太会唱歌,马小跳唱歌总跑调,唐飞唱歌像在念书,毛超声音特别小。可是这四个男孩都是放牛班合唱…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81
  • 从历史积累的经验——《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从历史积累的经验——《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在信息社会如果不懂一些经济学的知识的话,那么在未来就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财务上的自由。所以,我也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的阅读,花了两…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