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不适合」
大多数人离职的原因是「不喜欢」、「不适合」。
其实,这只是表象,咱们现在来看一下它背后的两点原因。
一、将职场理想化
有时候,职场新人将「工作」这件事看得太理想化,认为一定有一份工作与自己是百分之百合适的,那样的工作自己做着才开心。
换句话说,自己和工作应该是100%契合的。
所以一旦工作中出现了不开心的事,就觉得没有达到「100% 契合」这一心理预期,继而认定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自己不喜欢。
自己要通过跳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我身边也见过很多人,跳了几家之后发现其实还是会遇到与之前类似的问题,于是就不停再去寻找。
力气都花在「寻找」上面了,工作倒是没有什么提升。
工作跟恋爱是有点像的,热恋期过了之后两个人也会有各种需要磨合的地方,那么你对一份工作的新鲜和好奇劲过去之后,也会进入倦怠期。
这个时候,比起用跳槽来解决问题,不如先思考一下自己如何利用目前的环境和资源进行成长。
关于这一点,可以回顾我们之前的文章《从「想要离职」到「积极工作」,我只做了这三步》。
二、不能胜任工作
很多人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其实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发现目前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有难度,所以不喜欢。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喜欢和合适的基础是「自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如果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并能够得到一些「正反馈」的时候,可能慢慢就爱上了。
所以,想要跳槽的时候,不妨想一下,自己是想逃避目前的困难么?
如果是的,请不要逃避,好好解决目前的问题。
因为不解决,你在下一份工作中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总之,爱上自己的工作,从「掌握岗位技能,胜任岗位工作」开始。
我很喜欢稻盛和夫的一句话:
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仅这一条就硕果累累。
「试错成本低」
职场新人频繁跳槽,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想法:
「反正自己还年轻,不喜欢的话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反正我有的是时间可以去试错啊!」
这种想法,很明显是忽略了「试错的成本」,频繁跳槽的成本是很高的:
-
给用人单位不踏实、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印象;
-
缺失技能积累;
先说第一点吧。
我们平时会收到很多份简历,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份简历中有连续跳槽的经历,并且每一份工作时长较短,有时候都不到一年,是直接会被淘汰的。
工作经历短,证明你没有学到东西;频繁换工作,说明你职业规划不清晰。
再说,企业招人的时候,也是会考虑培养成本的啊!
你这么频繁跳槽,我怎么知道你会在我这里做多久呢?
图片来源:Pinterest
再来看第二点。
对于新人而言,前三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在某个领域内的一技之长,但是,如果不停跳槽,其实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这就像跑步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起点都差不多,但是有人在一条赛道上不停向前进,而你却不断折回原点再出发。
你怎么能够持续进步?!
一年一年其实过得很快的,同时和你一起毕业的人,在一个行业深耕了三年,很快也能到经理这一管理层级别了。
而你一份一份工作换过来,很大可能还在最开始的初级岗位上面呆着。
所以,不要小看试错成本!
「学不到东西」
还有一些同学说自己在目前的岗位上学不到东西,自己做的都是一些打杂、重复性的工作,或者没人带自己。
一、打杂类的工作
很多新人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做的都是一些基础类的日常工作,没有成就感,也得不到成长。
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前写过好几篇文章,大家可以回顾一下。
《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初入职场,如何马上拉开与其他人的差距?》
总之呢,日常工作做好了,是可以做出花儿来的。
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岗位上跳来跳去,一份工作干三个月,这才是真的学不到东西啊!
二、没人带
频繁跳槽,是由于很多人对职场定位不准:把公司当学校。
-
你为什么没有培训?
-
为什么没有人带我?
-
你这样让我怎么成长?
举个例子。
之前朋友公司来了一位新人,做得是新媒体运营岗位,不到一个星期就离职走了,原因是没人管,没人带,自己没方向,无比困惑,就离职了。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明白,职场不比学校,毕竟这是一个「价值交换」的场所。
我只能说,有师傅带是福气,没有人也是一种锻炼啊!
比如说,你的公司现在有一项新业务,没人带你,需要你来负责,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你想一下,如果你做成了这件事,那么随着业务线慢慢延伸,需要的人手和资源增加,你就直接可以通向管理层啊!
人都是一点一点突破自己的能力圈走出来的。
如果永远都需要有人带,有人管,那么你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啊!
「没资源」
我遇到过很多职场新人,总会抱怨说公司各种资源都没有。
大部分的人,当老板提出一个稍有难度的任务时,心里就打退堂鼓,觉得自己不能够完成,觉得是任务安排不合理:
-
「这个xxx资源都没有,让我怎么做?」
-
「我只是个新人,居然让我负责这么难的事情?」
-
「老板自己应该都不懂这项任务应该如何开展吧,还交给我,他自己都不懂」
-
「……」
但是,要明白一点,公司找你来,就是攻坚的啊,不是「用资源来供养你成长的」。
如果你整天都在想着「公司有什么资源,所以我才能做什么事」,而不是「公司需要我做什么事,所以我要去协调什么样的资源」,你很难突出重围去成长!
大部分的公司其实都很鼓励自己的员工积极主动,你有什么想法,你需要公司给你提供哪些资源,你可以带着自己的方案来争取。
公司的目的是达到既定目标,如果你提出的资源和要求可以帮助目标的实现,公司是会来配资源的。
「追vs逃」
其实呢,讲了这么多,跳槽还是不跳槽,就取决于两个字:
-
追
-
逃
也就是说,跳槽之前先想好,你是在追,或是只是在逃?
追,是说你对于自己目前的情况以及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
能力(学历资质/工作经验/具体产出);
-
岗位(是否变动岗位/下一个岗位我能保证自己一定喜欢么?);
-
心理预期:(下一家公司的类型/薪资待遇/企业的生命周期);
总的来说,追,能够让你通过跳槽在「上升通道成长」。
在「追」的情况下,可以离职,可以跳槽!
而逃,则是你在目前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选择离开继续寻找。问题不解决,还是会继续出现,你难道下一次还是要逃么?
在「逃」的情况下,不建议离职和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