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家事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最近,父母带我回去探望外婆,本是最普通不过了,可我好像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注意的事:外婆住的村子里竟也同书上写的很多地方一样重男轻女,外公本是一个大官,只是现在也衰落下去了,这是母亲告诉我的。

听着外公和母亲谈论着所谓的民生,我不禁开始回顾历史,不知为何,最先想到的却是最近读过的一本书,闫丰谷先生的《家事》。

《家事》自然讲的便是家中发生的事了,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作品并不好写,毕竟家事可谓每个人都有,没有太多的传奇色彩,因而写出来总显得平凡又啰嗦,这部作品却又不一样,明明叙述的都是一些平常小事,以小篇章的形式连接起来,却又不觉得繁琐,竟让人有一种着迷的感觉,这是我初读《家事》的感受。

其实以前我最搞不懂的莫过于辈分,《家事》中人物很多,但都描绘得很清晰,就如素描画一样,很有层次感,以至于人物太多也不会感到混乱,相反,这使内容更加充实易懂,也让我开始迷恋上这本书。

叙事也并非杂乱无章,《家事》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好像更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条理也能理顺地更加清晰,这本书着重突出的人物便是母亲,她几乎贯穿了全书,描写了她七十多年的岁月历程,其中有些故事都是经她之口转述,尤是喜欢母亲讲的那个教书先生的故事,笑声之余,也让我们知道了过去人家生活的贫苦。

往后深读,情节也就越来越波折,这里面更让我欣赏的因素是全文都是卡在世纪历史的齿轮上运转的,作者的语言极其淳朴,不加藻饰,这样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别有风味,用这种笔法写家事,仿佛就是在编写一部生动的史学巨著,它从最初的抗日战争开始,父亲的离开,母亲的坚强,然后是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不知为何,当我看到这些我学过的熟悉的历史时,总会有股说不出的魔力,引诱着我继续读下去,几乎达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也许是历史的吸引,也许是纯朴文风本身的魅力。

我总觉得,闫丰古先生写《家事》,不仅是写历史,还写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就像当时村民的家庭情况,便知社会并不安宁,有鬼子和国民党进村掠夺,说明当时比较混乱,人民生活比较辛苦。我记得书中提到过的,母亲丢了一只鸡,勇敢地联系上头将东西夺了回来,还有大闹乡委、见县委书记、上书毛主席,都从另一面烘托了母亲的不畏强暴,坚强善良勇敢的品质,向我们展示了社会正义的一面,也表现了对那些势利的达官贵人的强烈讽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不知为何,这本书好像有一种魔力,我此刻也极想整理我的日记,回想一下家中的平常小事,合成一本书,因为这些读起来,真的很有意义。

闫丰谷先生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提到他的家乡,我想他必定也是思念他的故乡的吧。怀念过去的历史,翻看过往家中发生的点滴。念乡怀史,似乎感觉挺不错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759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800字

    我顺着书架,一格一格的搜索着,寻视着。最后,我拿起了它――卢梭的《忏悔录》,哪样的心灵,又是怎么样的人需要厚厚的一本书来写自己的忏悔?这是一本写有556000个的字的书,厚厚的一本…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78
  • 读《中国智慧》有感800字

    我们总是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智慧»一书比较系统全面的对这句话进行了解读。细细品读这本书,揭去文化表层的华丽面纱,展现在眼前的,正是朴素却深远的中国…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52
  • 《坐井观天》读后感200字300字

    《坐井观天》读后感300字: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讨论天有多大。青蛙对小鸟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青蛙: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不相信,小鸟就让青蛙跳出…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5
  • 读《围城》有感1000字高中

    围城内外 ――读《围城》有感 从打开《围城》的第一页起,我便深深陷入这座城了。纸上随意画着很多圈,圈里写着“围城”二字。我觉得这些简单的线圈表达得很微妙:不是高大而坚固的城墙,也不…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23
  •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45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最近,老师给了我们一本叫《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书,里面的内容非常有教育意义,让我爱不释手。 其中有一篇是《没有红绿…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4
  • 《机器人时代》读后感_600字

    《机器人时代》读后感600字 从人工智能概念第一次被提出的五六十年前,到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后,人工智能再次闯入我们眼球,并逐渐渗透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智能化趋势毋庸置疑…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20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