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中秋节赏月的时候,很多文人骚客都喜欢品上一壶酒,尽情抒发内心所想。那么,在现代,中秋节喝酒已经成为另一种过节的形式。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喝酒?中秋节喝什么酒?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
中秋之时,一般气候清爽,月亮也显得格外明大;酷夏刚过,严冬未临,气候也十分宜人;加之正逢收获的时刻,新禾登场,瓜果飘香,酬谢神明,开宴饮酒,也是自然之事了。
饮酒,是伴生于赏月的另一习俗。中秋节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汉朝的天子在八月里要饮用酿制工艺及其复杂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天宝遗事》
就记载了熄灭灯烛在夜色之下进行的“月饮”。
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位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曾记录过背诵汴京中秋节的盛况,而《梦梁录》则记载了南宋临安中秋的热闹。到了明清,祭月、赏月、饮酒之风更是沿袭不断。时至今日,中秋节就意味着家人团聚,赏月和饮酒更是必不可少。
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着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据清代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直至今日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
每逢中秋之夜,喝一杯桂花酒,欢聚一堂,合家甜蜜,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屈原的《九歌》中,便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中秋节喝桂花酒的习俗主要源于中秋神话故事中,与嫦娥、玉兔同守广寒宫的吴刚一直在砍的是宫门前的桂树,月宫常年有桂花飘落。
黄酒
中秋团圆,喝什么酒好?小编推荐,最合适的就是黄酒了。黄酒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时常出现,这不仅是说黄酒有着保健的作用。还对一些人的养生起着较高的效用,与此同时,节日应酬和饭局自然不能少。如果怕伤了肝肾,中秋喝黄酒是很好的选择。
中秋喝点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的黄酒,对促欲很有好处。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锌,它是能量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缺锌时,味觉减退、食欲不佳,补充些锌,对促进食欲有好处。
对女人,黄酒富含B族维生素,有利于美容养颜;对老年人,它有活血祛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中年人,黄酒又富含镁、硒等多种矿物质,它们都有防止血压升高的作用。而且黄酒所含的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成分很容易被吸收,因此再也想不到比黄酒更好的中秋饮品了。
这个季节,黄酒最适合温饮,一般在38度左右,加热也不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反而失去醇香、寡然无味。如果想让你的黄酒更好喝,还可以加入姜丝或者话梅,酸酸甜甜,更纯美,营养效果也更好。
提示:度数在15度左右的黄酒,每日饮用量别超过8两;度数在20度左右的,每天饮用量别超过6两。
葡萄酒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亲朋好友聚餐必不可少,那么,红酒“喝”的功效也就凸现出现了。在红酒的故乡欧洲,它是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饮品,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好吃又好喝。在中国,红酒也拥有广泛的配餐适应度,搭配烤鸭、烤鱼、火锅、川菜、烤肉、美容猪蹄……莫不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情。
葡萄酒也是一种低度,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并含有锰、锌、钼、硒等微量元素。心脏病专家证明,每天喝少量红葡萄酒能降低血浆黏度,使血栓不易形成,预防动脉硬化。由于红酒有养护容颜、瘦身减肥的奇效,红酒尤其能得到女性的欢迎。葡萄带有天然的红色色泽,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多酚,能够增强肌肤抵抗力,并促进肌肤血液循环,使肌肤看上去白皙红润。葡萄酒能防衰抗老,使少生皱纹。
甜味的葡萄酒最适合搭配水果和甜点。如果将甜味的葡萄酒倒在哈蜜瓜上,就成了有熟成味道的甜点了!较不适合和葡萄酒一起享用的水果,则是酸味强烈的柑橘类和香蕉等有粘性的水果。但是葡萄酒真的非常适合搭配水果甜点享用,吃甜点时可别忘记喝点葡萄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