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瞌睡虫来找 夏季如何消困意?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一进入夏季很多人都开始出现疲惫、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就算你作息正常还是会感觉困意连连,这种症状会影响到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让人变得懒惰,我们该如何摆脱那无力的困顿感呢?小编介绍了几个小窍门。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一进入夏季很多人都开始出现疲惫、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就算你作息正常还是会感觉困意连连,这种症状会影响到你正常的工作学习,让人变得懒惰,我们该如何摆脱那无力的困顿感呢?小编介绍了几个小窍门。

  7招科学解困不打盹“夏打盹”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后,人们的皮肤血管和毛孔扩张,血管口径随之变大,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应大脑的血量就会相对减少,大脑就会自动进行保护性调整,减低兴奋性,人们就可因脑组织的自我抑制而产生困感睡意。

  另一方面,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脑一时无法调节对氧的依赖性,结果是人体机能暂时不能适应环境而感到困乏疲倦。

  中医认为,夏季容易打瞌睡跟气候特点有关。中医学认为梅雨时期属长夏,是一个“湿气”当令的时节,而“湿邪”为患,令人脾虚湿阻,头昏乏力,胃口不好,容易疲劳发困。

  嗅闻精油 神清气爽

  当空气沉闷使人感到、思绪不清时,闻一闻树叶类的精油或具冷冽气味的樟脑、迷迭香精油。柠檬、马鞭草、柑橘、葡萄柚等气味也具有很强的提神效果。

  拳头按压 释放疲惫

  拳头握紧,放在耳朵斜后方靠近颈部中央的头骨位置,闭上眼睛,头往后仰,能释放疲惫感。

  指尖轻敲 赶走疲倦

  (1)头昏眼花时,用手指头尖端轻轻拍(敲)打头部是不错的提神法。先敲头顶部位,再将后脑勺分为左右两区,仔细地轻轻拍打。注意力道要轻柔,否则会愈敲愈晕。

  (2)用手指头轻敲从颈部下方到乳头的黄金三角胸腺可舒缓胸闷郁结之气。

  百用薄荷 醒脑消暑

  涂抹薄荷油或薄荷棒涂抹可以,薄荷的香气还能消暑热。

  热石按摩 颈部舒畅

  将一块温润顺滑的石头放在热水中,随后将石头顺着肩颈线慢慢滑动。

  干刷身体 提神养生

  用手从肢体末端往心脏的方向干刷身体十次左右。要注意手臂要转动,整个手臂都要刷到;腿部分为脚踝到膝盖和大腿到臀部两个区域,方法同上,各刷十次。

  粗盐泡脚 恢复精神

  回家时可以将2~3汤匙海盐或岩盐、3~4滴精油放入温水中调匀后泡脚,建议夏季选用柠檬或柠檬香茅精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8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厨房里的7大控糖高手

      众所周知,调料是用来做菜的。其实,有些调料不仅能让食物变得美味,还能让。美国“罗代尔”健康网站近日介绍了具有作用的多种调料。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3日
    1.6K
  • 人体那8个部位冬天最怕冷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我们要开始为自己的保暖开始行动了,冬天这个季节如果你不会保暖的话那可是太痛苦了,今天小编告诉大家,人体有8个部位最怕冷,对它们进行保暖防护尤为重要,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2日
    1.5K
  • 四种方法巧吃山药可补脾肾

      山药能“、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始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其具有、、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3日
    1.4K
  • 女人延缓衰老必做的事情

      一般来说岁月会在女人身上留下比男人更深的痕迹。所以从古至今,女人比男人更加怕衰老,当自己发现脸上第一条皱纹的时候,那种惴惴不安的感觉对每一个女人都是刻骨铭心的。衰老固然不可避免,但是总可以让衰老的脚步放慢些,再慢些。长期精心的保养固然不可少,而生活方式的健康才是最根本的。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3日
    1.1K
  • 涨知识了 吃葡萄不吐葡萄籽

      炎炎夏日已到,葡萄也开始下架上市,可以说又到了吃葡萄的应季时节。葡萄味美甘甜多汁且营养丰富,还具有很多的功效,所以在这个季节里不妨常吃些 葡萄。提到吃葡萄,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有吐籽的习惯,但是你知道吗?葡萄的全身皆是宝,就连葡萄籽也具有着较高的养生治病的功效。下面就随小编一些涨下知 识吧。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9日
    1.4K
  • 解读身体7种声音 放屁是体内有毒!

      这些源于耳、鼻、咽喉、牙齿等器官的“噪音”,起初可能是机体保护自身的反应,但超过生理限度便成了疾病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几种常被听到的人体“噪音”。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2日
    1.3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