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经济建设积极贡献
近年来,**县广播电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党的喉舌作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已任,以社会效益为先,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县电视台自办频道每日播出的《**新闻》,报道县内政治和社会经济信息深受群众欢迎。
一、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
1、县、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1991年以来,我县9个乡镇陆续建起广播电视站,至今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5万多户,电视入户率达到了70 %,电视人口覆盖率达70 %。特别是20xx村村通工程的开展,大拓宽了乡镇广播电视网络,给群众带来更多,更清晰的电视节目,20xx年至现在全县光纤电视工程已架设 多杆公里光纤传输网,联网6个乡镇,建设光节点160多个,发展光纤电视用户2.3万多户;20xx年5月,作为梧州市试点对县城内用户进行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开通了互动点歌、图文信息等64个电视频道;启用了计算机可寻址用户收费管理系统,数字电视走在全区前列。
2、行业管理逐步规范。20xx年2月,我县按照”行政手段整合、市场机制运行、企业方式管理”原则,对乡镇广播电视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改变过去的”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将乡镇广播电视站划入县网络公司,这意味着全县城乡广电网络的有效整合,具备了做强做大广电产业的先决条件。
3、新闻宣传导向有力。我县广播电视台开设的《**新闻》,立足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扬时代主旋律,确保了政治”喉舌”功能的充分发挥。县电视台节目通过
有线电视光纤联网送达六个乡镇用户,并通过微波传送到汉豪、陈塘两个乡镇。六个联网乡镇用户可收看到30多套清晰的电视节目,陈塘、汉豪用户可收看到18套节目,全县 14万群众能收看到《**新闻》。
二、我县有线电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网络发展不平衡
我县9个乡镇中,平原地区、群众居住地集中地区有线电视发展较好,网络覆盖率高,群众入户率较高,如文圩镇、新圩镇、西河镇(包含**镇)。而如陈塘、汉豪、夏宜、长坪等乡(镇),由于地处山区,群众住地分散,网络建设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只能在群众相对较集中的村屯发展有线电视网。西河(包括**镇)、文圩、新圩的入户率约为75 %,用户数占全部用户的85%以上,而陈塘、汉豪、夏宜、长坪的入户率约为30 %。
2、地面卫星接收站无序发展
广大群众有收看电视、接收信息、扩大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愿望,作为有线电视的补充,在没有有线电视网覆盖的边远山区,经国家监管部门授权许可可以安装地面卫星接收站。但由于人力、职权等各种原因,广电部门的监管力度很不够。加上许可界线不够明确,一些乡镇地面卫星站由边远山区发展到有线网附近,再由网外发展到网内,由有证到无证安装,大有与有线电视网争地盘之势。很不利于有线电视的发展和我县的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