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学习内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 本周我们学习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在制定学习可续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文化涵盖了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文化首先是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的记忆,即通过保存下来或挖掘出来的文物,获取人类探索的足迹及其相关信息;二是非物质的记忆,即通过传承下来的文字或流传下来的习俗,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演进。不管是物质的形态还是非物质的形态,都是人类的重要遗产。相对说来,人类被文字记录着的文化和融化为习俗的文化更深刻地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因为这种文化不仅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而且往往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被文字记录着的文化和融为习俗的文化在历代教育的推动下,不断被总结、提升,并得以传承、发展,引领着社会前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文化是多样式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性格,这是由地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元素、层次、类型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样态。各行各业也独具文化视角,都可以从文化层面进行考察,并具有传承价值。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具体条件和相关因素的迥异,使各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是各民族及区域分合和变迁过程中,通过碰撞、解构、融合和革故鼎新汇聚而成的。如果说民族及区域文化展示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那么,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则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因为中华民族文化既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又有民族及区域的独特个性,才使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并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的品质,在于能够帮助接受它的人群与个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开拓人们的精神视野,发展人们的精神能力,并形成足够的创造能力、吸纳能力、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或区域,乃至于一座城市而言,丰富多样的文化可以体现出自身特有的时间、空间和价值观,并形成独有的魅力。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对于正在致力于和平发展的中华民族而言,不仅是一个形象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形式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基于对这一文化形态的构想,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同时,汲取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建立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文化形态。构建和谐文化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完成国家理念的文化建构,并使之成为国家灵魂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最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