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二)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城乡互动。**是农业大区,要继续巩固发展**作为农业大区的自身产业链,围绕“生态与经济并重,唱响绿色主旋律”,逐步建立相应的专业市场,要在发展经济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培育特色农业、沿淮乡镇水产和旅游经济增长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经济发展城乡互动。重点是因地制宜抓好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引导和管理,培育特色种植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服务“煤、电”产业蔬菜基地;培育优质经济林基地;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特别是优质粮、豆制品、食用菌、养殖业“四大产业”基地保护和加强建设。如佳益米业、祁老大豆制品、鑫农食用菌、平牧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要多渠道筹措和争取资金,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道路、通讯、饮水安全、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1134”工程为突破口求,加快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加快城(矿)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
(三)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惠民举措。一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区化建设、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新矿区、新电厂和工业集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实施以及原有矿区的采煤区沉陷,大片农田和土地被依法征占或毁坏,致使部分群众不同程度失去土地。这就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把推进城区建设、工业集聚区建设同改善失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严格落实拆迁安置政策,依法兑现拆迁安置费用,保护失地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失地群众教育培训机制、就业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产业扶持机构,多渠道解决失地群众生活出路问题。二要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认真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同时要加大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三是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按照“新上一座煤矿,建一个新镇,富一方农民”的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建设,把惠民政策和惠民举措落实到农村,落实到最基层,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
(四)强化宗旨意识,建设群众满意工程。一是强化宗旨意识,为群众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加快实施好区委、区政府“十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是改进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要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群众按程序、按法律、按政策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区委和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渠道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