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安全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现全区共有获证农产品产地8个共2321公顷;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水产品5个,种植业农产品13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生产基地情况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其地势平坦,空气清新,水源充沛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基地周边环境也较好,均远离有大量“三废”排放点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及清洁的灌溉水源。目前产地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制定技术规程,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真正掌握无公害的生产技术要领,今年共制定了无公害冬瓜、葡萄、瓠子、番茄等生产技术规程20多项,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正确操作、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掌握用药关键技术,科学预防病虫害。
2、规范农药市场,做到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一是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2次,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二是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同时,在防治用药上,积极推荐无公害农产品上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是配合市执法队,几次深入田间地头和各个生产基地,从源头上遏制违禁用药情况的发生。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医院粪便、城市垃圾和含过量有害质的劣质肥料(年初就针对义城不规范肥料造成大圩东林油菜受损情况进行了多次协调处理),降低氮肥的使用量,使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菌肥和叶面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科学防治正确用药。针对病虫害发生受气候、土壤、品种等条件影响相当大,且虫害世代交替现象严重的特点,我们采用现查现报的方式,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对发生程度不太重的病虫害,以挑治为主,即以明白纸的形式,提出防治时间及防治用药;对少数预测将偏重发生的病虫害,采取普治措施。据统计,全年共适时针对“苗情、墒情、病虫情”及其它突发情况,编发《病虫情报》5期,《农技简报》7期。
4、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要求各基地要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坚决不允许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同时,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各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部门互查换证,全年共完成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