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止咳,请对症下药

     春季,许多人都会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而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只是对于春季的养生工作,你该如何去处理好呢?怎样打造春季的健康生活呢?来看看下面的这些养生偏方介绍吧!
  痰湿咳嗽
  主要表现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可选用千金化痰丸、杏仁止咳糖浆、二陈丸、橘红丸等。
  肝火犯肺咳嗽
  主要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化痰止咳。方用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清肺抑火化痰丸等。
  风寒咳嗽
  多发于冬春季,症见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白、咽痒、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重、发热轻等。治宜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止嗽丸、伤风咳嗽冲剂、麻杏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糖浆、半夏露等等。若是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直接犯肺,热伤津液,肺失宣降所致的表里兼病型咳嗽。症见咳嗽、痰黏稠黄、发热、汗出、恶寒、鼻流浊涕、口渴喜冷饮、胸闷气喘、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等。宜辛凉宣泄、清肺泄热。可选用麻杏止咳片、羚羊清肺胶囊、鲜竹沥口服液等。若是慢性咳嗽素有痰饮,而又复感风寒,水寒相搏,症见受寒后慢性咳嗽加重、痰稀色清有泡沫、恶寒、无汗、口不渴等。宜解表蠲饮、温肺止咳,可选用小青龙冲剂、大青龙颗粒、通宣理肺丸等。
  气虚咳嗽
  表现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治宜补肺化痰止咳,可选用人参保肺丸、玉屏风散等。老年人咳嗽日久,肺、脾、肾俱虚之咳嗽,症见咳嗽痰多、黏稠色白,动则喘息、全身乏力、自汗、纳少腹胀、腰膝酸软、夜尿多等。可选用固本咳喘片、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
  阴虚咳嗽
  主要表现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可选用金果饮口服液、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
  风热咳嗽
  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黏或黄稠、咯痰不爽、咽痛、鼻流黄涕、恶寒轻、发热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选用桑菊感冒片、桑菊感冒冲剂、急支糖浆、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枇杷膏、止咳枇杷露、止咳枇杷冲剂等。
  风燥咳嗽
  表现为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伴鼻塞、头痛、畏寒、发热等,治宜疏风清肺、滋阴润肺,可选用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川贝清肺糖浆、复方枇杷叶冲剂等
  肺热咳嗽
  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治宜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可选用鲜竹沥、橘红片、川贝止咳露、止嗽定喘口服液或竹沥化痰丸等。
  对于我们生活当中的咳嗽问题,不要一味的置之不理,咳嗽虽然是小毛病,但是一旦拖得时间长了,也会变成大问题的存在,对于我们生活当中的养生工作,我们不要大意,做好自身健康的保健工作,是打造良好生活的关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1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白领每天莫忘5种保健食物

    1、早晚一杯白开水 充足的水分是健康和美容的保障。特别是女性,缺水会使她们的身体过早衰老,使皮肤因“缩水”而失去光泽。但由于女人的代谢比男人要慢,消耗也比男人要少,女人往往比男人喝…

    健康管理 2007年11月14日
    1.3K
  • 立春饮食有讲究 谨记5养生原则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阳气生发,但也是各种细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时候。所以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才能帮助人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入侵。立春饮食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3日
    1.3K
  • 只看心电图 容易被漏诊

      52岁的刘先生有30年烟龄和酒龄,烟瘾很大,每天喝酒2~5两。一周前,刘先生出现。他觉得可以忍受,依然坚持上班。不久后,他发现上腹有堵塞感和,有时夜间会从,伴有出汗。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2日
    1.4K
  • 多吃蔬菜水果可“清火”

        要想在“灭火”不妨保持规律的饮食和生活,多吃。如果“上火”症状比较明显,一周以上还没有好转,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宜自行服用药物。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3日
    1.5K
  • 健身其实也不难 家就是健身房

        我们就来看看,在日常家务活动中,怎样通过好方法把劳动变成美容课吧。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3日
    1.0K
  • 盘点:8个意想不到的养生奇方

    一、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0日
    1.3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