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翁登泰山_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二翁登泰山_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昔:以前从前

  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妻子:妻子和孩子

  叟:老头

  (唯叟一人)而已:罢了

  携:携带

  第:房屋、宅子、家

  酌:饮(酒)

  向:以前

  吾:我

  远游:到远处游玩

  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是:这 然:但是

  意:意愿

  同行:一同出行

  余:我

  亦:也

  未:没有

  然:然而

  恐:担心

  胜:能承受,承担。

  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曩:以往过去

  年:年龄

  且:将近

  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方:才

  逾:超过

  甚善:太好了

  翌日:第二天

  偕:一起,一同

  越:经过

  绝:横渡

  相:互相,此指代“我”

  自:从

  至:到,达

  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尝:曾经

  去:离开

  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这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心中确定了目标,又付诸行动,就一定能成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3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剖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剖析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学习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但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9
  • 杨士奇《万木图》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1
  • 《周礼春官宗伯典命职丧》文言文全文及翻译

    《周礼春官宗伯典命职丧》文言文全文及翻译   全文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4
  • 《黄葛篇·黄葛生洛溪》翻译赏析

      《黄葛篇·黄葛生洛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6
  • 小学写的诗歌

    小学写的诗歌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那么什…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41
  •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病梅馆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病梅馆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病梅馆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告诉,上告)   2、明: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