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鉴赏及译文参考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最后未被录取。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赏析

  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副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中“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作者介绍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鉴赏及译文参考】相关文章:

1.《终南望余雪》唐诗鉴赏

2.祖咏《终南望余雪》唐诗鉴赏

3.终南望余雪(祖咏)

4.《终南望余雪》读后感

5.唐诗三百首之《终南望余雪》

6.《终南望余雪》全诗赏析及翻译

7.《终南望余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8.《终南望余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9.《终南望余雪》教学设计范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4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枭逢鸠 / 枭将东徙

    朝代:两汉 作者:刘向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00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的诗。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五人虽后又被召回,但总总原因,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0
  •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2
  •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34
  •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的意思及全诗赏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名句出自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9
  • 假如你不够快乐_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