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渡易水》鉴赏、译文及赏析

  《渡易水》

  明代: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渡易水》译文

  昨夜宝刀在匣中幽幽鸣,燕赵的悲歌最能表达壮士心中不平。

  易水缓缓流淌,天青草绿,山河依旧,可惜这里已无处送别像荆轲那样的壮士贤良!

  《渡易水》注释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渡易水》创作背景

  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诗人母丧服满,这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国内义军风起云涌,威逼京城。陈子龙由家乡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赴京途中过易水的时候,有感于八百多年前荆轲的慷慨悲歌,于是援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渡易水》赏析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近旨远”。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豪迈之士为国尽忠的壮怀激烈的意志;后两句与前两句进行对比,感叹物是人非,山河破碎。全诗悲壮慷慨,苍凉沉痛,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豪迈之士为国尽忠的壮怀激烈的意志。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将怀古咏史紧密结合时事与胸中报国热忱,是此诗最大的特色。诗人由易水想到古代的英雄荆轲,想到他慷慨赴死的壮举,油然激起自己奋发向上的豪情斗志。

  后两句与前两句进行对比,感叹物是人非,山河破碎。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由易水故事,想到目前女真入侵,国家危机四伏,却无英雄挺身救国,触动胸中浓郁的懊丧与失望,从而产生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

  全诗悲壮慷慨,苍凉沉痛,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这首诗怀古感今,明朗显豁,语言流畅,把对现实政治的强烈抒情融于深沉的咏史之中,洋溢着磊落不平之气。这种忧国忧民、悲壮忧郁的诗格,正是晚明爱国诗作的主旋律。

  《渡易水》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陈子龙《渡易水》鉴赏、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陈子龙渡易水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2.古诗《荆轲歌/渡易水歌》鉴赏

3.于易水送人古诗鉴赏

4.古诗 荆轲歌 / 渡易水歌

5.鉴赏《太行路》译文及赏析

6.《北门》赏析 《北门》译文及鉴赏

7. 《殷其雷》译文赏析及鉴赏

8.《松滋渡望峡中》原文及译文鉴赏

9.温庭筠《利州南渡》唐诗译文及鉴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4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酒泉子·花映柳条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24
  • 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翻译与赏析

      《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25
  • 白鹭――白居易诗词全集

    白鹭 [唐] 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3
  • 初入淮河四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

    古诗文 2020年3月2日
    690
  • 司马光《涑水纪闻》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 11、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翻译题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234
  • 天寒凿池文言文翻译

    天寒凿池文言文翻译   卫灵公天寒凿池的文言文主要讲述的卫灵公的什么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寒凿池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卫灵公天寒凿池   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9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