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宋代: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译文

  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日光黯淡芭蕉叶儿卷。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一对燕子停在帘钩上低语呢喃,杨花柳絮在井垣的四周飘旋飞转。远处少女们簸钱戏耍的声音,不断传人帘内还睡眼蒙咙的闺妇。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芜:丛生之草。

  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

  玉钩:喻新月。

  宝甓(zhòu):华美的井、池。

  甓:井壁。

  簸钱:唐、宋问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玩者持钱在手,两手相扣,来回颠簸,然后依次摊开,让人猜其反正,以中否决胜负,赌输赢。王建《宫词》:“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赏析

  《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李白有《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心自闲”,指身栖碧山的闲适之趣,而读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启示下发出会心的微笑。这首词也是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陈振孙、周济等都称陈克词“格韵极高”,大约就是指他词中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而言吧。

  这首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的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上片展现映入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远而近,由静到动。首句写院墙,其上绿草杂生,围住寂寂庭院,院内青苔满地,可见人迹罕至,古诗亦有云:“并由履迹少,一夜上阶生。”“中庭”句指正午时分阳光淡淡投上蕉叶,“卷”字形容蕉叶卷心,姿态自然。李清照词曰:“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蕉叶大而遮荫,庭院因而显得幽深。“蝴蝶”句点出阶前无人,出入花丛林间的蝶儿也款款而来。末句只写帘儿轻垂,随风微动,“一行珠帘闲不卷”,帘内之人的所见所感则含蓄不露,“‘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园’、‘明月照积雪’,皆心中目中与相融浃,一出语时,即得珠圆玉润,要亦各视其所怀来而与景相迎者也。”(《夕堂永日绪论》)此是指客观自然景物与诗人自身感受两者能和谐并相互渗透而言。这首词上片写庭院的`幽静自然,词人的闲适心情,两者交相融合,韵味隽永。

  下片“玉钩”句从“风帘自在垂”而来。燕子多在人家梁间作巢,出入房栊,“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穿帘海燕双飞去。”由于珠帘不卷,玉钩空悬,双双燕子,呢喃其上,听来是那样低软柔和,真是比“迷离晓梦啼莺”还要悠忽。“宝甃”句写杨花飘飏旋转于井垣四周,优游自如,“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这是庭中景物再现于迷梦之中,“几处”句,依稀闻得簸钱为戏的声音。王建《宫词》云:“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笑语嬉闹,都在隐约之间。这些景物描写给人的印象是似有若无,不可捉摸。

  末句方始点出人物,绿窗之下,午梦悠悠,一“轻”字形容似睡非睡,若梦非梦,苏轼有“红窗睡重不闻莺”之句,李清照词云:“浓睡不消残酒。”“轻”就是和“重”、“浓”相对而言。睡重故不闻莺啼,浓睡乃不消残酒,而睡轻则燕语、花飞和簸钱声都如有所闻,若有所见,这种朦胧的景象与词人悠闲的心情亦是相和谐而渗透的,所构成的意境是闲适而又多意外之趣。正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而意在笔墨之外。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赏析二

  这首词描绘暮春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上片写庭院春色。苔深蕉卷,蝶飞帘垂。下片写“绿窗梦轻”,因而听到玉钩燕语,几处簸钱。此词是以倒装逆挽的章法描写了一场春梦,借春梦寄托闲适自得情趣。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中,词中所写庭院的幽静自然,与词人的闲适心情两相融合,韵味颇为隽永。

  上阕写睡前帘内所见,由远而近,心情妙合于景物描写之中。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借用白居易《陵园妾》成句,写小园的幽深。院是长满“青苔”之院,四周是长满“绿芜”的墙,已给人一种清幽静寂之感。再用一“绕”字将小园同外界隔绝开来,更觉得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幽。接着写庭景“中庭日淡”,点明时间已近午。“淡”字形象地写出春日的光线不似夏天那样耀眼,为后文描写“春睡”张本。庭中芭蕉叶微卷,此句暗示了是早春天气。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这从侧面暗示庭院中不仅植着芭蕉,还种了花儿。蝶儿飞舞,甚至毫不在意地飞进走廊,足见不仅院中无人,廊上也无人。“烘帘”指房间的帘幕,帘幕低垂,说明人在房内,午睡未醒。至此,词人仍未直接描写春睡情景,而是通过景物进行侧面烘托。“自在”二字,既写帘幕随意垂下的样子,也点出词人惬意闲适的心境。

  下阕写浅睡帘内听闻,以动写静。

  “玉钩双语燕”承接“烘帘自在垂”。几只燕子落在帘钩上低声细语,细软柔和又凸显寂静,为春日的庭院风景增添了动态的一笔。 杨花转”写杨花簌簌地落下,飘然旋转于井壁四周,将庭院春景多姿多彩的表现出来。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两句,笔锋一转,由写景转入写人。远处少女们簸钱戏耍的声音,不断传人帘内还睡眼蒙咙的闺妇。“绿窗春睡轻”由晏几道《更漏子》“绿窗春睡浓”化来,“睡”下着一“轻”字,使全词俱灵,将闺妇似醒非醒、迷离朦胧、闲适自得的意态刻画得具体形象,境界焕然一新。

  此词写景动静结合,将幽深寂静的庭院美景描绘得逼真细腻。全词洋溢着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虽对时世有所反应,但词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此词就体现了他的这种词风。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作者介绍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2.《菩萨蛮》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3.《菩萨蛮》原文和译文

4.陈克《菩萨蛮赤栏桥近香街直》全词翻译赏析

5.《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赏析及译文参考

6.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译文及赏析

7.菩萨蛮原文赏析

8.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9.菩萨蛮李白赏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6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长恨歌》古诗阅读及翻译

      【   诗篇名。唐白居易作。写玄宗李隆基和贵妃   诗篇名。唐白居易作。见《白氏长庆集》。元和元年(806)冬,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话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3
  •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的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的练习题   (一)   (甲)陈胜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2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人流泪直到天明。 出自 杜牧 赠别 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01
  • 《管庄子刺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管庄子刺虎 原文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者;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存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7
  •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朝代:清代 作者:项鸿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741
  •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十七》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十七》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初十日晨起饭于香山寺,云气勃勃未已,遂别慧庵行,西〔取南丹道去。〕随龙溪半里,逾其北,即西门外街之尽外也。又半里,见又一溪反自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