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孚《苏堤清明即事》翻译赏析

  苏堤清明即事

  作者: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④笙歌,乐声、歌声。

  ④属,归于。

  ⑤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⑥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⑦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⑧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翻译: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赏析: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7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 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3
  • 熊与坎中人文言文译文

      【原文】   熊与坎中人   未知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06
  •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评析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5
  • 胠箧

    朝代:先秦 作者:庄周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597
  • 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8
  • 地震

    朝代:清代 作者:蒲松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7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