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临江之麋》

  作者:(唐代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

  翻译

  江西省清江县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低头抬头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想要吃掉麋鹿。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注释

  畋(tián),打猎.

  麋(mí)麑(ní):小鹿。

  之:代指麋鹿。

  畜(xù):饲养。

  垂涎:流口水。

  扬尾:摇尾巴。

  皆:都

  其人怒,怛之。怛(dá),惊吓,呵斥。其:那个。之:代群犬。

  是:这。

  日:天天、每天。

  习示之:之:代群犬。

  良:的确。

  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就:接近。

  习:常常。

  偃(yǎn):互相碰撞翻滚。

  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鹿)啖(dàn),吃,这里的意思是舔。

  稍:渐渐,逐渐。

  善:友好,友善。

  走:跑(过去)。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甚:很。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使:让。

  如:依照,按照。

  益:更加。

  就:接近。

  俯仰:周旋,应付。

  积久:日子一久。

  涎(xián),唾沫,口水。

  示:给看。

  众:多。

  共:一起。

  以为:把……当作。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稍使与之戏:戏:游戏,玩耍之:代群犬。

  忘己之麋也:之:助词,无实意。

  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其:自己的。

  悟:明白。

  狼藉:指麋鹿的尸体

  怛:恐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3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安期生与东海黄公原文阅读及译文

         安期生得道于之罘之山,持赤刀以役虎。左右指使,进退如役小儿。   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之在刀焉,窃而佩之。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      安期生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1
  •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朝代:近代作者:毛泽东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2016年11月26日
    1.6K
  • “林外雪消山色静,窗前春浅竹声寒。”的意思及鉴赏

    “林外雪消山色静,窗前春浅竹声寒。”这两句写早春时节的景象——树林外的大地上雪已融化,山色显得雅静、清幽;窗前春日尚浅,风摇翠竹仍带…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1
  • 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选三》原文、注释和鉴赏

    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选三》 (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词:浪淘沙:唐教坊曲名,源于民间,多以波浪风水起兴,《…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8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词…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06
  • 文言文语句

    文言文语句   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3. 由,诲女知之乎? 《论语》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