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洛城春晚》全词翻译赏析

  《一斛珠·洛城春晚》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独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前言】

  《一斛珠·洛城春晚》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闰三月。上片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下片写苏轼思绪绵绵,神态痴呆,由情入景,情景交融。全词由景到情再到景,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结构的回环美。

  【注释】

  ①一斛(hú)珠:词牌名。又名醉落魄、醉东风、醉落拓。

  ②洛城:宋代的陪都,称西都,今河南省洛阳市。乱掩:纷纷无序地覆盖、遮掩。红楼:华美的楼房。

  ③篆(zhuàn):古通“瑑(zhuàn)”,钟口处或车毂(gǔ)上所刻画的条形图案花纹。

  ④歌宴:犹歌筵,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⑤风流:风韵美好动人的男女私情。

  ⑥关山:关隘山岭。限:阻隔。

  ⑦君:苏轼妻王弗。寻芳:游赏美景。伴:同行伴侣。

  ⑧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西楼燕:指昔日居住西楼的王弗。

  【翻译】

  西都三月,客舍外,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在心田。她是一位聪明而文静的女子。我二人青梅竹马,情深谊笃。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在“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赏析】

  上片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洛城春晚”,点明写词的地点“洛城”、时间晚春,颇有“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烁梅花草棘间”(《梅花二首》)的暮春寒意。“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写眼前景物。 “乱掩”二字绘形绘色,“如篆”二字恰切传神。仿佛苏轼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层不完美的阴影,似有“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清代洪异《长生殿》)的孤独味。“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的“红楼”引出了与远在千里关山外的贤妻别离前之幽情。当年夫妻二人可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刻骨铭心。上片五句27字,即景生情,体现了苏轼登高远眺、遥思爱妻的心态。

  下片写苏轼思绪绵绵,神态痴呆,由情入景,情景交融。“自惜”二字统帅下片,一气贯通。“自惜风流云雨散。”写苏轼特别珍惜昔日的风韵美好动人的幽情:“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她挑灯伴读,“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辄能记之”并提醒;苏轼“问其他书”,她“皆略知之”。“关山有限情无限。”写苏轼与王弗的贞情。“待君重见寻芳伴。”写苏轼的幻情。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写苏轼的相思深情所照应的景。天各一方,心愿难圆,情丝绵绵。下片五句30字,由情融景,将苏轼与妻子那恩恩爱爱,一往情深,注入字里行间,令人回味。

  全词由景到情再到景,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结构的回环美。苏轼与妻子的情爱可谓牵肠挂肚,催人泪下。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爱情殊属难能可贵。它反映了苏轼的一种美好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苏轼的《一斛珠·洛城春晚》就提出了一个突破传统观念新的道德标准:他与妻子的爱是以“相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所以才“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3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困境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困境   第1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有效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入选的文本都是千百年来的名篇佳作,其厚重和丰富不言而喻。可是随着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5
  • 写司马迁墓与祠的诗词大全

    司马迁墓与祠,在今陕西韩城县芝川镇南原,北距龙门40公里,东依梁山东麓,西临芝水。它巍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形势壮丽。祠前有一高大牌坊,上刻有“汉太史公司马祠”,过牌坊沿窄狭陡峭的…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01
  • 《百家姓高》文言文

    《百家姓高》文言文   《百家姓.高》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高」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春秋时,姜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在今河南省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5
  •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0
  • 李珣《渔歌子·楚山青》阅读答案

    渔歌子·楚山青 五代 李珣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①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②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注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