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翻译赏析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前言】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是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全诗八句共四十个字,是在渤海王子学成归国,作者热情相送时所作。

  【注释】

  ⑴渤海:即渤海王国,公元698年(武周圣历元年)大祚荣建立的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的,结合部分高句丽人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地域在今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

  ⑵“疆理”句:《左传》:“宾媚人对晋曰:‘先王疆理天下。’”

  ⑶“车书”句:南朝庾信《哀江南赋》:“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⑷中华:指中原地区。

  ⑸“定界”句:《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赏析】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

  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6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中特殊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特殊的倒装句式   一: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37
  • 写山西龙门的诗词大全

    龙门,又称禹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约10公里处。龙门山跨黄河东西两岸,形如门阙,宽不足100米,滔滔黄河夺门而出,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流入平原。前人用“禹门三级浪,平…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39
  • 《贞观政要·务农》“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 “王约字彦博”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王约字彦博。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故诬以他罪,约上章直佑冤。按治成都盐运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0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诗词全集

      夜泊牛渚怀古   唐代: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译文】   秋夜行舟…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4
  • ●卷十一・杂著一

           【原道】   (《淮南子》以《原道》首篇,许氏笺云:“原,本也。”公所作《原道》、《原性》等篇,史氏谓…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